抱歉,恕我無法站邊宗馥莉
昨天的核心觀點是相比器物制度變化,人腦子裡的文化/觀念/意識形態變化難得多、慢得多
兩千多年儒家文化傳承,很難在中國被捲入全球化的一百多年裡迅速退位,所以在南美司空見慣的一夜情濫交行爲,在中日韓港澳臺等東亞文化圈還是很難被主流社會接受,性觀念開放的女性難免會在道德上被指指點點,無關姓資姓社,也無關經濟水平,就是全社會默認的所謂“公序良俗”
強烈民族主義情緒的消退也還要時間
中國落後捱打也就近一百多年的事,屈辱記憶更直觀、更深刻、更意難平,很多國人腦回路里一直憋了口氣,想告訴全世界“老子如今重新強大起來了”的執念非常強
可直到20年前,中國經濟依然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14年前才趕上中位數,今天也只是中等偏上(70位左右),從“逐漸強大起來”到“完全強大起來”,建立真正的民族自信,還有很長的路
再深入一點思考,又會發現在支持宗馥莉勇鬥二媽和支持大連工業大學開除女生這兩個主流觀點上,人羣又很割裂
最強烈支持前者的多爲女性,特別是已婚女性,很多男性吃瓜時的表態則有些“陰陽怪氣”,明着暗着替宗慶後辯護
最強烈支持後者的多爲男性,特別是常年被網絡女權“霸凌”的未婚底層男性,很多“現代獨立”女性雖也支持當事女擁有自己身體的支配權,學校管不着,但畢竟道德上有瑕疵,和男性集體狂歡式反撲相比,發聲底氣明顯弱了一大節
宗慶後婚內出軌生3個私生子和大連女生有男友還和已婚老外搞一夜情,兩件事在道德上都站不住腳, 都在私生活上違背所謂“公序良俗”,爲什麼支持和反對的人羣卻大相徑庭呢?
所以在文化傳統慣性的背後,更深層次的站隊動機,依然是屁股決定腦袋
道德、傳統、文化、意識形態……往往只是不同人爲爭取更多自身利益的擋箭牌罷了
所謂主流社會價值觀,對自己有利時就大張旗鼓拿出來做論據
比如支持宗馥莉的女性,並非完全支持宗馥莉這人的一切言行,而是以保障公序良俗和家庭穩定的名義,支持嫡子女的財產繼承權,希望修法剝奪私生子女的繼承權
目前《民法典》對第一順位法定繼承人中的“子女”表述包括婚生、非婚生、養子女、 有 扶養關係的繼子女這四種情況,私生子在繼承權上和原配婚生子女完全平等,這讓很多原配感到不安和不公
但如果主流社會價值觀對自己不利呢?
比如同爲女性,但自身就是小三,對能否踢掉原配上位本就心存疑慮,但如果自己的私生子也擁有同等繼承權,則無論對孩子成長還是自己晚年生活,都多了一層保障,生起娃來動力更大
但客觀上說,保障私生子女的繼承權,有利於提高生育率呀……
這事國家也犯困
站在維護 公序良俗角度看,應該反對、譴責、抵制非婚生子女
但考慮當前新生兒斷崖式滑坡的現實,站在維繫國運角度看,應該支持、鼓勵甚至獎勵一切能多生娃的行爲,不管婚生、非婚生、試管或是代孕……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其實山一直是那座山,高矮形狀沒變化,那麼多差異就在於不同人“看”的主觀性
這種主觀性一日不除,世界就永遠紛紛擾擾,永無寧日,辯不出個真理來
民族主義也一樣,雖是虛構概念,並不能直接讓自身獲利,但越是生活中不如意的弱者,越容易因背靠一個強大祖國帶來心理上的優越感和滿足感,把個體的弱小和集體的強大綁在一起,瞬間覺得自己過得似乎也還行,進而一定程度沖淡現實中找不到工作、還不起房貸帶來的痛苦感,這也是一種自利選擇
只不過這維度就不是性別對立,而是國家民族對立,中國男女老少槍口一致對外,用中國的民族主義diss美國、印度、韓國的民族主義
昨天有人問,地球會有大一統的一天嗎?
我說以我對人性淺薄理解,在沒外星文明大兵壓境的急迫生存壓力下,地球村還很難形成統一政府
即使將來能大規模星際移民,結果還是和英國土著和移民美洲的後人一樣,發生地球原住民和外星移民後裔之間的爭議和戰爭,這是必然的
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雖然都屁股決定腦袋,但處理人與人的利益關係時,還是有不同的價值觀可選擇
作爲40後,宗慶後骨子裡還是傳統中國人,傳宗接代和重男輕女思想嚴重,最後“犯了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一直想把私生子加入族譜,死前還執意要私生長子 捧靈牌和骨灰
同時,他在商業上也是很典型的不守規矩,愛鑽空子的傳統中國人
達娃之爭時耍賴不守協議,建平行公司轉移合資公司利潤,還立民族企業家正義人設,美其名曰“保護民族品牌”, 到處作秀,煽動民族情緒,引發員工、消費者和部分官員的強烈支持,導致達能在中國市場商譽嚴重受損,並在政府壓力下,最終被迫息事寧人,拿了3億歐現金補償滾出娃哈哈,宗家完勝
但宗慶後處理身邊人關係時,同樣展現出典型的傳統中國人形象,很念舊,重感情,有恩必報,仁至義盡,無論對自己的宗室鄉親,年輕插隊時的兄弟,公司裡常年跟隨自己的員工,還是歷任相好,都沒怎麼虧待過
這點和東哥常年立的“好兄弟”人設很像
但從目前已曝光的可靠消息看,宗馥莉顯然和老父親很不一樣
很多評論都說,宗馥莉是腹黑大女主,隱忍多年,暗中積蓄力量, 不斷強化自己嫡長公主唯一繼承人的形象 逐次排除異己,最終父親去世後成功上位,開啓瘋狂復仇,要把傷害過自己的二媽置於死地,實在是太勵志的現實爽劇
不可否認,宗慶後在 宗馥莉14歲時居然讓當時的小三,後來的二媽杜建英作爲女兒監護人陪同赴美留學,實在是一出昏招
青春期女孩遇到這種家庭突變,怒火中燒又無力反抗,內心痛苦可想而知
問題是:就算你心中有恨,錯的是你爸和二媽,你這三個同父異母的弟妹,又有什麼過錯?
你現在要錢有錢,要名有名,還掌握娃哈哈大局,一年 營收 700多億,分這幾個錢給幾個弟妹以後過日子,又有何不可?
畢竟,血濃於水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凡事平衡才健康,過於極端的做法很容易遭到反噬
昨天宗慶後胞弟宗澤後再次發聲,明着幫宗慶後說話(否認宗慶後有更多私生子女傳聞),譴責侄女宗馥莉“性格自私、六親不認,胸懷不大不厚道”
理由是宗馥莉根本不和他們宗家人來往,後來還把原來宗慶後蔭澤宗親,給家裡兄弟姐一口飯吃開的娃哈哈供應鏈企業全部一鍋端,自己吃幹抹淨,不給家裡親戚半口飯吃
當我看到這些信息時,眉頭一皺,對不起,宗大小姐,你這種做人方式,恕我無法苟同
我個人認同的做人底層價值觀,有兩條——
最基本的一條叫契約精神
我在等一系列雄文中反覆強調過,這是現代商業社會運行的根基,也是一個“好人”最基本的本分,誰弱誰有理這套邏輯在我這不好使
宗慶後在這條上,差點意思
其次是做人要有同理心和人情味
人生是單行線,又充滿偶然性,在幾十億茫茫人海中,這一生能與你相遇相知的人,都是緣分,對父母妻兒手足都當有感激之情,他們極大豐富了你的人生寬度,讓你體驗到了人世間的真情實意
對於師長、同學、同事、同鄉、鄰居……聊得來的、有利於你成長的,曾幫助過你的,也當心存感恩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我是一個很念舊的人,那些只看利益,一點不念舊的人,我是不敢相交的
我深刻意識到自己持這種價值觀,還是創業以後
從打工人變身資本家,我才發現我沒法做一個只顧賺錢的黑心資本家,儘可能體恤員工難處,多替員工着想,這些信任你支持你,還每天和你朝夕相處的人,背後捅刀子這種事我做不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從身邊最小範圍開始,能力越大,奴隸照顧到的社會層面越大
宗馥莉在這條上,差點意思
有人說現代化不是西方化,師夷長技這麼多年,也該有點民族自信,走自己的路了
西方當然不是什麼都好,沒必要像反賊那樣吹上天,但也沒必要像五毛那樣一杆子打倒在地,好像一錢不值
孔老夫子早就說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西方主導的現代文明帶給我們最大的觀念財富就是契約精神、法治意識,這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繞不過的必經之路
但西方也不是很多人以爲的凡事只講法,毫無人情世故
而是在法律明確規定的範圍內,只講法,不講情
但法律範圍之外的廣大社會生活中,到處都體現了道德與人情
去過西方的人都有明確感受,普通西方人要比普通中國人對待公益更熱情,對待陌生人更友善,沒有那麼多精妙算計,很多老外腦回路超簡單,可愛得像個單純的傻瓜
反而是今天很多中國人只顧利益,人情冷漠,一家兄弟姐妹爲了爭奪老媽遺產或家裡拆遷房的分配問題搞得雞鳴狗跳,一輩子老死不相往來,這種事太多太多了……
拋開性別衝突、民族立場之類的宏大敘事,單就做人這件事上,宗馥莉實在差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