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總工會:全鏈條服務培育技能“新”苗
原標題:杭州市總工會厚植新質生產力高技能人才成長沃土(引題)
全鏈條服務培育技能“新”苗(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鄒倜然
今年以來,以宇樹科技有限公司爲代表的“科技新銳”企業火熱出圈,讓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浙江杭州這座創新活力之城。杭州憑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與完備的職業教育體系,爲技能人才成長搭建廣闊舞臺。然而,當前高技能人才短缺、人才佈局不合理以及勞動者整體素質與產業升級需求不適應等問題仍較爲突出。
杭州市總工會瞄準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短板和弱項,從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等多個維度全鏈式助力,在工會沃土上不斷培育出技能領域的“新”苗。以匠心獨運的服務模式,爲科技創新注入強大動能,推動高技能人才向“新”而行。
激發職工創新熱情
在杭州,一大批高新企業正在迅速成長。企業的蓬勃發展不僅依賴於先進的技術與市場機遇,更離不開職工的匠心與創造力。爲此,杭州市總工會始終致力於爲企業和職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024年以來,杭州市總圍繞浙江省委3個“一號工程”和市委“十大攀登行動”等中心工作,在重點領域開展職工技術攻關活動,深入開展以“五小”技術革新活動爲重點的羣衆性創新活動,鼓勵一線職工提出改進方案,打造“參與—評價—轉化—激勵”閉環機制,培育選樹職工“五小”活動創新成果200例。
“不是一味幹‘粗活’,知識和技術纔是我們的本錢。”“浙江工匠”杭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總裝裝備工、板翅式換熱器廠三車間總裝組組長陸觀夫說,每一次技術迭代更新,沒有捷徑可走,就是不斷創新。在他35年的從業經歷中,“創新”二字貫穿始終,幫他攻克了一系列板翅式換熱器製造難關,幫助企業突破技術難關,填補了國內空白。
提升職工技能水平
杭州市總在激發職工創新創造熱情的同時,也注重人才培養和技能提升。杭州市總按照“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用”的理念,以賽事爲平臺,賦能高素養技能型人才培育。圍繞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杭州每年定期舉辦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職業技能競賽,各級工會紛紛響應。市級競賽超過10場,區縣(產業)級競賽達到100場以上。
杭州工會還注重利用業餘時間爲職工“充電”。 在西溪科創園的“青創空間”,西湖區首個AI領域的夜校課程採用“理論+實操”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內容涵蓋AI寫作、AI職場技能提效、AI視頻製作以及AI數字人技術等。30多名年輕人齊聚一堂,共同學習人工智能訓練師的相關技能。
爲促進“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發展,杭州市總還精心組織開展了“勞模工匠助企行”活動。活動中,衆多勞模工匠深入企業一線,爲企業提供精準的技術指導。
2024年,杭州市組建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服務隊247個,服務企業3068家,解決技術問題750餘個,培訓職工1.85萬餘人,產生經濟效益逾1.5億元。此外,杭州市總工會還推動建立了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創新工作室聯盟,聯合開展數智技術創新研究、交流平臺搭建、研究成果共享、創新人才培育等活動。
夯實創新要素保障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勞動者素養全面提升,實現由“工”到“匠”的轉變。杭州市總創新施策,爲人才和企業打造一片茁壯成長的沃土。
通過組織全市重點行業領域的百對勞模師徒結對,杭州市總擴展了領軍企業、職技院校、培育機構等多方渠道,並依託共享學院、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等陣地,構建起“職工技能提升—工匠培育—工匠培訓”三級培訓體系,培育知識型、創新型、技能型人才。
在衆多優秀師徒中,有一對師徒格外引人注目,師傅是全國勞模徐川子,徒弟是省勞模倪萍。在徐川子的悉心指導下,倪萍迅速掌握了專業核心技能,入職僅8年就斬獲國家電網公司技能競賽個人第二名,被授予“十佳服務之星”稱號。這對師徒的故事不僅在公司內傳爲佳話,還激發了更多積極效應。
2019年,杭州市將9月26日設立爲“工匠日”。6年來,杭州每年開展“926工匠日”系列活動,擦亮做強“杭州工匠”品牌,先後出臺科技創新30條、人才新政27條、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等政策,爲技能人才提供更大的舞臺、更好的待遇。
目前,杭州已圍繞重點產業建成數字、集成電路、低空經濟3個市級技能人才培訓評價產業聯盟,以及互聯網營銷、智能製造等14個區級聯盟。通過“龍頭企業帶頭、鏈接行業企業、幫助中小企業、服務各類院校”的培養機制,17家產業聯盟已累計培養2萬餘名技能人才,其中數字技能人才佔比超過70%。
杭州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符合職工成長規律的高素養勞動者培育和激勵體系,充分調動每一位勞動者的創新創造積極性,打造與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新”勞動者大軍。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