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造船業保臺海和平?美媒分析「3500億美元投資」 駐韓美軍成焦點

▲南韓總統李在明、第一夫人金惠景稍早抵達美國華府。(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羅翊宬/編譯

南韓總統李在明稍早已抵達美國華府,並與在美韓僑進行懇談會,預計美東時間25日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首次會談。在此之際,多家美國媒體聚焦分析雙方可能討論的議題,包括南韓對美3500億美元投資方案、駐韓美軍「戰略柔軟性」問題,以及雙方在造船業與國防合作的進展。

稍早美國白宮公佈,川普、李在明的會談將從26日凌晨0時15分(臺灣時間)開始,而換算爲美東當地時間則爲25日中午12時15分。

部分美媒直言,這場會談不僅影響美韓經貿,還牽動區域安全與美國對中國、北韓(朝鮮)的戰略與政策。《韓聯社》指出,隨着外界預測中國可能於2027年出兵臺海,美國爲了增強海軍實力、縮小與中國的差距,未來如何與南韓在造船業展開合作,將是迫切的課題之一。

美媒《紐約時報》指出,李在明與川普同樣從暗殺威脅倖存,也都展現對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關注,但在如何定位美韓同盟方面,雙方的優先順序存在差異。報導強調,川普政府正推動讓駐韓美軍角色擴大至牽制中國,並要求南韓在自我防衛承擔更大責任。

對此,南韓擔憂,所謂「戰略柔軟性」將削弱南韓在防禦北韓上的能力,甚至可能迫使南韓捲入臺海戰事。

▲川普政府喊出「戰略柔軟性」,欲藉此將駐韓美軍角色擴大至牽制中國。(圖/達志影像)

《紐約時報》提及,川普對南韓提出龐大經濟要求,包括以關稅談判爲基礎推動3500億美元投資計劃,以及增加駐韓美軍經費分攤。在此背景,南韓社會內部興起「自制核武」的討論聲浪,認爲不應該單靠美國保護,而這股聲浪正逐漸壯大。

美媒《NBC News》則聚焦經濟與產業合作。報導指出,會談可能細化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的細節,核心是川普所強調的造船業合作。南韓已於7月底與美方達成協議,宣佈成立名爲「MASGA」(讓美國造船業再度偉大)基金,金額達1500億美元,屬於整體投資方案的一部分。不過,這些投資多數並非直接投入,而是以貸款或保證爲主。

報導分析,駐韓美軍未來角色仍是更敏感的核心議題。美國長期要求駐韓美軍能夠具備「域外任務」能力,不僅在韓半島(朝鮮半島)內防範北韓,也能因應可能爆發的臺海衝突。川普上任後,這種要求進一步加強。報導直言,美國高層言論顯示,川普政府除向南韓施壓增加軍費分攤外,也可能試圖藉由重組駐韓美軍,增強應對中國的能力。

▲南韓在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時,推出「讓美國造船業再度偉大」(MASGA)計劃,盼以重振美國造船業吸引川普。(圖/達志影像)

美媒《華爾街日報》則聚焦貿易、軍費與產業結合。報導認爲,MASGA計劃已在南韓引發「國家級口號」般的熱度,對川普極具吸引力。同時,美國正面臨2030年前海軍戰力不足的壓力,若要因應2027年中國可能入侵臺灣的情境,必須迅速縮小與中國的海軍差距,這使得南韓造船業合作顯得更加不可或缺。

《華爾街日報》指出,去年南韓的韓華海洋與現代重工,已取得美軍第七艦隊在日本的4項維修合約,雖然主要針對非戰鬥艦艇,但若美國放寬法規限制,南韓企業有望進一步承接軍艦維修業務。李在明此次訪美行程中,也將安排參訪韓華海洋斥資約1億美元收購的美國費城造船廠,藉此展現美韓造船合作的具體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