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首訪白宮!與川普會談140分鐘 聚焦駐韓美軍、貿易造船合作
▲南韓總統李在明美東時間25日中午12時32分抵達白宮,由美國總統川普迎接。(圖/路透)
記者羅翊宬/編譯
南韓總統李在明於美東時間25日中午赴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進行首次首腦會談,兩人從經濟與貿易合作、駐韓美軍基地到北韓局勢,進行約2小時20分鐘的深入交流。會談焦點之一是美方推動的造船業合作,川普強調希望透過與韓國攜手,重建美國的造船能力,以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海軍實力。
李在明於當天中午12時32分抵達白宮,隨即進入橢圓形辦公室與川普展開會談。會議先對外公開約54分鐘,之後轉入閉門擴大會談,並於工作午餐中延續討論,直至下午3時01分結束,總計比原訂時間多出20分鐘。李在明於3時18分離開白宮,但川普並未親自送行。
雙方在會中主要討論經貿、美韓同盟現代化以及新領域合作。南韓方面關注議題包括7月底所達成的關稅協議後續落實、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計劃,以及美方要求南韓開放農畜產品市場開放等。安全領域則涉及駐韓美軍的戰略靈活性、國防費用分擔與軍事合作強化。李在明並在會中強調,希望將美韓同盟擴展至經濟與科技,打造「未來型同盟」。
▲李在明、川普進行會談,後方的女性則爲韓英口譯。(圖/路透)
川普則在會談中特別提出美國造船業復興的必要性。他指出,美國過去數十年忽視投資,使得本國造船廠競爭力大幅流失,難以支撐海軍艦艇與民用船舶的需求。川普表示,「我們將從南韓購買船舶,同時也希望南韓能在美國設廠,與我們的勞工一起建造船隻。」
川普的立場背後,源於美國、中國海軍實力差距的擴大。美國國會研究處(CRS)指出,截至今年1月,美國海軍擁有296艘艦艇,而中國則已擁有370艘,規模爲全球之冠,預計至2030年將增至435艘。美軍雖提出30年造艦計劃,目標達到381艘,但外界普遍質疑其可行性。川普因此認爲,依靠南韓這一造船強國是確保海軍優勢的關鍵。
不過,美國國內長期以來限制購買外國船舶的法規,例如「瓊斯法案」與相關修正案,讓南韓造船企業無法順利打入市場。拜登政府時期也曾嘗試推動合作,但因國會反彈而受阻。川普如今公開表態支持,顯示可能動用行政權限,甚至說服共和黨推動修法,爲南韓企業開啓機會。
目前,美國在全球民用船舶建造的市場份額僅0.1%,遠落後於中國的53.3%與韓國的29.1%。川普會中感嘆,「二戰時我們一天能造一艘船,現在卻幾乎不再建造,這是不可接受的。」
外界認爲,若美韓最終能突破制度障礙,將不僅影響兩國經濟合作,也可能改變亞太地區軍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