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領空50年 F-5E/F6月底除役
服役半世紀的F-5E/F戰機於2023年退出空防戰備的第一線,空軍將在6月底舉行除役儀式。(本報資料照片)
服役半世紀、守護我國空疆的F-5E/F「虎II式」戰機於2023年退出空防戰備的第一線,由F-16V戰機以及勇鷹高教機接替戰備、訓練任務,據瞭解,空軍將在6月底爲F-5E/F戰機舉行除役儀式,目前尚在籌劃當中,這款見證臺海半世紀風雨的傳奇戰機,正式步向最後終點。
國防部2024年提出「國軍主、輔戰裝備汰除規畫」,檢討2024至2028年計汰除CM24履帶彈藥車、F-5型戰機等1459項裝備,其中隸屬於第三代戰機的F-5E/F被新購F-16V戰機以及自制勇鷹高教機取代,根據知情人士透露,F-5E/F的除役儀式最快在今年6月底舉行,目前仍在籌備當中。
我國與美國在1963年簽訂「虎安計劃」授權生產,隨後在1974年10月30日生產首架、編號5101的F-5E戰機正式出廠,被命名爲「中正號」,奠定生產現代化戰機的基礎,而「虎安計劃」持續進行至1986年底,一共生產了242架F-5E戰機及66架F-5F戰機,共計308架。
F-5E/F戰機全盛時期爲空軍5個飛行聯隊之主力機種,與F-104戰機撐起我國空防重任,前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即是飛F-5E的飛行員,而共計308架的F-5E/F戰機佔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也成爲最大的F-5E/F戰機使用國。
不過雖然我國現役的F-5E/F戰機已在去年底解除戰備任務,但還有數架RF-5E偵照機仍執行任務,據瞭解也將同步在除役儀式中一同除役,後續是否有新裝備替代仍待進一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