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逾50年 F-5系列戰機今除役

空軍RF-5E偵察機及F-5F戰鬥教練機今天將正式除役,結束F-5家族在臺灣超過半世紀的服役歷史。空軍司令部今日將在花蓮基地舉行隆重除役典禮,由司令鄭榮豐上將主持。最後的RF-5E偵照機及F-5F戰鬥教練機將以五機編隊飛越會場上空,爲在臺超過半世紀的服役生涯做最後巡禮。

空軍在一九六五年接收F-5A/B「自由鬥士」系列戰機,開啓F-5家族在臺服役六十年的歷史。美國諾斯洛浦公司在一九七○年代推出F-5E/F作爲新一代輕型多功能戰機,中華民國在一九七三年與美國簽訂「虎安計劃」授權生產,至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全案結束爲止,共生產二四二架F-5E和六六架F-5F,合計三○八架F-5E/F,其中有七架在一九九六年代修改爲RF-5E偵察機。

國軍與美國合作生產的首架F-5E於一九七四年十月出廠,命名爲中正號,全盛時期共編裝空軍五個聯隊、十五個中隊,成爲一九七○到一九九○年代中期空軍數量最多的主力戰機。

到民國一一一年爲止,F-5E/F戰機已執行超過十三萬八千架次作戰任務,尤其84-85年臺海飛彈危機期間,正值F-104機服役末期及二代機成軍前的青黃不接階段,F-5型機承接沉重的空防任務,平安度過八二三砲戰後,臺海局勢最緊張的危機時刻。

不過在F-5E/F服役期間,也損失超過六十架戰機,造成五七名飛行員殉職。但也培訓出無數空地勤人員,同時更是國內好幾個世代航空、軍事迷最熟悉、最充滿共同回憶的戰鬥機之一。

一九七八年美國宣佈與我國斷交,國內各界發起「自強愛國捐款運動」,空軍「自強中隊」漆繪梅花隊徽的F-5E戰機成爲當年的焦點。

一九八六年電影「捍衛戰士」熱銷全球,空軍「假想敵中隊」的資訊也逐漸公開,F-5E採用模擬中共米格機塗裝的銀色與叢林迷彩漆飾,並仿效米格機將機號改以大紅數字漆於機首兩側,機尾則有「瞄準米格機」的隊徽,使「志航基地、假想敵中隊與F-5E戰機」從此成爲空軍的最佳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