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討論引入“每週4.5天工作制”

參考消息網8月20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8月19日報道,勞動時間長而飽受詬病的韓國,正在討論引入“每週4.5天工作制”。部分地方自治政府開始試點,李在明政府也在致力於縮短勞動時間。產業界則有擔憂看法認爲,縮短勞動時間將影響勞動市場,難以維持工資水平和業務量等。

引入“每週4.5天工作制”的背景之一在於少子化愈演愈烈。據韓國統計廳的數據,2024年一名女性一生生育子女數量的總和生育率爲0.75,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唯一低於1的國家。即使在被認爲存在少子化情況的日本,總和生育率也達到了1.15。

OECD分析說,由於長時間工作和難以休假,工作方式不夠靈活,韓國工作人羣很難兼顧工作和家庭。李在明認爲工作方式改革是重要課題。他在7月舉行的記者會上說,縮短工作時間是國際潮流。他指出:“此前一直奉行‘量重於質’。但即使工作時間長,生產效率和國際競爭力也在逐漸下降。這種方式能一直持續下去嗎?”

今年6月,首爾近郊的京畿道首次以民營企業爲對象,開展每週4.5天工作制試點。現在,在減少每週40小時的法定工作時間之際,可以選擇每週35小時工作制或者隔週4天工作制或者每週4.5天工作制。

67家中小企業和1個公共機構參與了試點項目。

京畿道希望,如果能縮短工作時間,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私人時間,那將對其他社會問題如少子化等產生積極影響。問題在於,在減少工作時間的同時維持工資水平,會增加企業的負擔。

在試點項目中,縮短的工作時間產生的相應工資,由京畿道向企業進行補償。據韓國媒體報道,京畿道爲試點項目投入了80億韓元(約合576萬美元)的預算。如果在全國範圍內實施這一項目,地方政府的負擔將會加重。

李在明政府提出,將通過與工會和經濟界對話,制定縮短工作時間的路線圖。考慮到如果一刀切,有些行業的效率會降低,因此對通過法律將縮短工作時間作爲義務持謹慎立場。(編譯/劉潔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