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東昇西降」對兩岸關係的衝擊
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探討「東昇西降」的現象。(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東時間2025年7月12日晚(北京、臺北時間7月13日晨)由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主辦,臺灣中流文教基金會和上海東亞研究所贊助的《兩岸熱點》系列講座第四十五講暨閉門線上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由美國美利堅大學教授、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召集人趙全勝主持,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前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建甫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翟東昇聯合主講。來自全球各地的近20位學者參加了會議,其中夏立平、杜進、趙宏偉、殷燕軍、朱儁瑋、祁冬濤、胡少華、蒲曉宇、朱志羣等專家學者在問答環節分享了看法或提問。
林建甫教授首先從歷史角度分析了「東昇西降」的現象。他指出西方的文藝復興、啓蒙運動、重商主義、工業革命等使其經濟在1700年後幾百年領先東方,特別是美國經濟在19世紀中葉後突飛猛進。而彼時東方國家大多閉關自守、不重視商業、沒有資本主義,科學發展也少。東亞經濟在二戰後高速發展,以日本爲雁頭,之後是四小龍,中國及五小虎,利用人口、消費和生產三大成長紅利取得後發優勢。特別是中國以規模優勢和新結構經濟學快速崛起。
林教授指出,歐洲內部空想社會主義和極左思潮導致歐洲經濟失去活力,競爭力持續衰退。美國比較幸運,但也面臨槍支、毒品,種族等內部尖銳矛盾,同時美債高築,貿易逆差飆升。川普試圖力挽狂瀾,通過關稅戰等「讓美國再次偉大」。林教授提到,川普政府多次指控臺灣竊取美國晶片技術,要求臺積電赴美設廠等。林教授最後呼籲,在「東昇西降」之際,臺海兩岸應聯合起來一起賺世界的錢。
翟東昇教授首先通過對全球大國力量的對比分析得出「東昇西降」基本成立的結論。他指出,西方以G7爲主,而東方有兩種方式計算:金磚國家和東亞產業鏈。從金磚國家看,東方的升起不是大家希望的羣體性的崛起,而是以中國爲主印度爲輔,其他國家基本停滯甚至衰落。從另一個維度東亞文化圈來看,東亞生產網路在規模和品質上都在反超北美和歐洲。
翟教授隨後分析了歐洲和日本在下降而美國GDP佔比仍然穩定的因素。歐日的工業正被蠶食,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全面落伍。美國現在引領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但沒有壟斷,而是與中國競爭。中美是全能選手,而歐俄印日等國都是偏科選手。翟教授認爲中國對美國的趕超,最先是在軍事力量而不是GDP。
他總結到,從宏觀長曆史來看,中美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博弈,其實對應了百年週期的國際制度變革。翟教授最後指出,在這個歷史點上,中美兩國知識份子負有特殊責任,應該一起來討論全球政經秩序的新邏輯。
在問答與討論環節,學者們就「東西方的定義」、「軟實力」、「美國再工業化」、「國際貨幣體制」、「中國經濟何時超越美國」、「中國經濟見頂論」、「中國經濟最大挑戰和新增長點」、「中美軍力比較」、「美元霸權」、「人民幣國際化」、「川普關稅戰」、「臺灣對東昇西降的反應」、「兩岸恢復互信」、「中美第四公報」、「臺灣待價而沽」等話題進行了交流。各位學者探討熱烈、深入,言猶未盡,欲罷不能。
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接下來將繼續推出《兩岸熱點》系列講座,《海外看世界》也將持續追蹤報導,敬請關注。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