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評賴清德「公司併購」論:兼談兩岸關係前景

賴清德日前接受《敏迪選讀》專訪,談話內容中拋出兩岸併購說,引發熱議。(圖/總統府提供)

美東時間2025年9月20日晚由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主辦,臺灣中流文教基金會和上海東亞研究所贊助的《兩岸熱點》系列講座第四十六講暨閉門線上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由美國美利堅大學教授、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召集人趙全勝主持,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教授莊伯仲和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聯合主講。來自全球各地的近20位學者參與了會議,其中戎撫天、何思慎、林宏宇、節大磊、朱志羣、趙宏偉、殷燕軍、祁冬濤等專家學者在問答環節分享了看法並提問。

王英津教授首先對「公司併購」說提出的背景做了基本的回顧,同時解釋了大陸相關反應背後的緣由。一方面「公司併購」論與「一箇中國」原則不符,「兩個法人」的敘事有悖大陸的原則。其次,相關表態沒有誠意,賴是在內外交困的處境下做出了相關類比的。而且,大陸認爲這也可能是政治試探,而且主要試探的是美國──賴希望臺灣不要成爲北京和華盛頓交易的籌碼,擔心自己成爲大國博弈的犧牲品,所以希望通過「併購論」來提升臺灣的價值。王教授同時分析了小兩岸和大兩岸的力量對比與結果變化,也因當前缺乏小兩岸改善關係跡象的局面而悲觀。王教授也隨後針對島內環境和中美最高層通話等最新話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莊伯仲教授從臺島內的視角出發,分享了島內對「兩岸併購」論提出後的不同解讀,也就大陸國臺辦的迴應和島內民衆對相關回應的看法做了分享。隨後,莊教授分析了民進黨在這件事上的主張和立場,並對臺在野兩黨的藉機發揮,以及民調數據進行了闡述。隨後,莊教授着重提到了網紅館長的影響力,尤其是其「本省人」且過去一直大力支持民進黨等身分和經歷使他有非同尋常的能量和可信度。最後,莊教授也從民調具體問題的方法論層面解析了「中國人身分認同」在臺的狀況,以及軟實力和民間交往可以發揮的作用。

資深媒體人、《旺報》社長兼總主筆戎撫天也在講座中做了詳細地分享。他首先回答了「臺灣政治現在怎麼回事」這個問題,着重指出臺灣政治圍繞選舉、週期較短的特質,以及大罷免沒成功對賴的影響。隨後,他就AIT的表態與美國務院、白宮立場、臺灣民衆對大罷免和民進黨的看法以及短期風險做了分析與闡述。戎社長尤其注意到了網紅館長對年輕人的影響,同時也帶動了一些政客表達的變化。當然,他也對兩岸缺乏有效互動表示了擔憂。

在問答環節,學者們就「臺灣政治現狀」「AIT發言」「大罷免」「時程表」「大陸提出的方案與條件」「兩岸溝通」「美國國務院立場」「《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舊金山和約》」「通話中的臺灣內容」「臺灣地位」「大罷免的影響與意義」「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的臺灣問題」「民進黨基本盤的變化」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學者們一致認爲在當前兩岸交流管道不足的情況下,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依舊持續提供海內外華人學者就臺灣問題交流的平臺難能可貴。

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接下來將繼續推出《兩岸熱點》系列講座,下一講,嘉賓們將討論國民黨主席的改選與選後的新政策,《海外看世界》也將持續追蹤報導。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