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12/18全島封關!倒數計時「4321」政策成型

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倒計時多面向觀察成型起勢。圖爲海南洋浦國際貨櫃碼頭。(新華社)

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倒計時多面向觀察成型起勢。圖爲洋浦經濟開發區保稅港區海南紅焱食品工作人員分裝產品。(新華社)

大陸央媒《經濟日報》7日報導,大陸「十四五」規畫收官之年,海南自貿港即將全島封關運作。倒數計時「4321」政策制度體系初步建成。「4」指人流、物流、資金流和數據流程四類要素進出更便利;「3」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三大領域加快開放;「2」指企業和個人稅收優惠力度持續加大;「1」指以《海南自貿港法》專門法律爲基礎的法治保障不斷完善。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於1978年12月18日開啓改革開放。中共中央決定在今年12月18日這一天,啓動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具有重要象徵意義。

報導稱,金融創新是關鍵支撐,EF帳戶(多功能自由貿易帳戶)成焦點。EF帳戶自2024年5月上線以來,已完成跨境資金結算超過1700億元(人民幣,下同),覆蓋全球61個國家和地區。中國銀行海南省分行表示,海南以EF帳戶打造新的國際金融市場空間。透過「一線放開、二線按照跨境交易管理」,實現EF帳戶與境外資金劃轉自由。「一線放開以後,EF帳戶實現資金跨境高度自由,跟國際金融市場處於相近水準。」

目前,EF帳戶應用持續拓展,從跨境貿易結算到境外放款,從外匯買賣到貿易融資,已覆蓋企業跨境金融鏈條多元場景。EF帳戶辦理經常項目跨境資金收付時,僅憑收付指令即可完成操作;在辦理除證券投資以外資本項下業務時,無需受投注差外債、全口徑跨境融資、境外放款相關額度及審批等限制。EF帳戶便利化優勢,已被多家企業切實感知。日升燃料(海南)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陳秋怡感慨:「在EF帳戶體系下,企業跨境資金結算效率明顯提高,也爲企業節省相當可觀財務成本,實實在在提升跨境業務競爭力。」

報導指出,經濟升級、高端產業嶄露頭角。海口海南自貿港一站式飛機維修產業基地機庫內,來自香港、越南、卡達等地飛機接受全面檢修。在海口美蘭空港吉耐斯航空發動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總裁吳棟陽算了一筆帳:企業充分用足用好自貿港政策,不僅享受自用設備進口「零關稅」政策,累計節省稅費約1億元;還以「直通入區」創新監管模式,簡化設備、零組件通關流程,既降低成本,又縮短週期,讓維修業務更高效。

自2022年投產以來,該基地已維修飛機逾2300架次,整機噴塗270餘架,航空零組件維修量達5.8萬件。飛機維修業成爲海南高端服務業「金字招牌」。航空維修產業崛起,是海南產業結構優化縮影。過去5年,海南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佔全省GDP比重提升13.7個百分點,達67%。

報導表示,5年來,海南實際使用外資年均增長14.6%,累計突破千億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持續增長,經濟外向度提高至35%。全島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效應凸顯,內銷貨值增長3倍。重點園區以不到全省2%土地,貢獻全省30%投資、50%稅收、70%進出口和90%外資利用。南繁種業、商業航太、海洋經濟等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可免簽入境海南國家擴大至85個,同境外39個自貿區(港)建立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