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12月18日啓動 約6600個稅目“零關稅”

證券時報記者 韓忠楠 江聃

7月2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表示,經黨中央批准,海南自貿港封關定於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啓動。

“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啓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在12月18日這一天啓動封關運作,具有重要象徵意義,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和信心。”王昌林表示,全島封關運作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標誌性工程,是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具有里程碑意義。

“零關稅”商品稅目比例提高

全島封關運作是海南自貿港開放發展新階段的開始,也是一項長期持續推進的任務。王昌林透露,按照總體方案關於“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的要求,結合海南發展實際,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制定了現階段的封關政策措施。

具體可以概括爲“四個更加”,即:更加優惠的貨物“零關稅”政策;更加寬鬆的貿易管理措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更加高效精準的監管模式。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與封關前相比,新政策呈現三大顯著變化。首先是“零關稅”商品覆蓋面大幅提升,由目前的1900個稅目擴大至約6600個稅目,佔全部商品稅目的74%,較封關前提高近53個百分點。

同時,享惠主體範圍也明顯擴大。目前,進口“零關稅”政策僅允許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登記註冊的獨立法人企業、事業單位作爲享惠主體,全島封關運作之後,享惠主體將基本覆蓋全島有實際進口需求的各類企事業單位以及民辦非企業單位等。

廖岷進一步介紹,封關運作以後,進口“零關稅”商品及其加工製成品不再侷限於企業自用,可以在享惠主體間自由流通,免於補繳進口稅收。

這對於延伸島內的產業鏈條,增強產業競爭力,形成產業集羣效應,具有積極意義。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馮飛透露,海南省的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5年提高13.7個百分點,佔全省GDP比重67%。

據悉,接下來,海南省還將重點發力生物育種、深海科技、航天等行業。

“一線”放開,“二線”管住

“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是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的基本特徵。

王昌林特別強調,封關不是封島,而是進一步擴大開放。封關後,海南與國際的聯繫將更加便捷,這對於加快吸引全球優質要素集聚,促進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爲全國改革開放探路開路,具有重要意義。

具體來看,“一線”放開,就是將海南自貿港與我國關境外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作爲“一線”,實施一系列自由便利進出舉措。據悉,海南自貿港封關後,在“一線”進口方向,將對全國現有的部分禁止、限制類進口貨物作出開放性安排。

“二線”管住,意味着將海南自貿港與內地之間作爲“二線”,針對“一線”放開的內容實施精準管理。

在發佈會現場,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特別強調,“一線”放開什麼,“二線”就管住什麼。

這其中的“管”,並不是設置更多關卡,而是要突出智能高效監管。王令浚介紹,爲進一步簡化“二線”出島申報手續,海關大幅壓縮“二線”出島申報項目,需企業申報的報關單項目,從105項壓縮至42項。

島內自由,則代表在海南自貿港內,各類要素實現相對自由流通。馮飛透露,封關運作之後,更有利於聚集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資源、促進產業發展。

據悉,接下來還有一系列強調“低干預、高效率”的監管措施對外發布。這些政策將於海南自貿港啓動封關之日施行。

高標準建設

國際旅遊消費中心

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在即,消費領域的變化也備受關注。

“陽光海南,度假天堂”。在發佈會上,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小明用八個字概述了海南省的特色優勢。

劉小明表示,近些年,海南大力推進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來海南看演唱會、玩音樂節、逛品牌展”已經成爲一種新時尚。

“今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我們將搶抓機遇,加快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劉小明介紹,一方面,海南省將加快打造獨具影響力的文旅消費新場景,包括開發國際文旅IP等;另一方面,海南省將進一步營造安心、放心、開心、舒心的旅遊消費環境,推動“放心消費在海南”服務系統在全行業、全領域實現全覆蓋。

王昌林表示,封關後海南與內地的聯繫會更加便捷、高效,封關後內地出行無需辦理額外證件。

海南自貿港啓動封關,不僅會讓其新動能、新優勢、新活力不斷涌現,還有極強的門戶效應。

王昌林透露,接下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完善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努力打造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更多報道詳見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