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教育部應專注「教育」 不該製造特權假象(黃宏哲)

臺中一名高中生透過「繁星推薦」錄取臺大醫學系,卻被踢爆其科展作品疑似抄襲指導教授的論文,7月14日臺大正式宣佈「撤銷該生的錄取」。這樣的轉折,耐人尋味。圖爲臺大校門景圖。(本報資料照)

近日,臺中一名高中生透過「繁星推薦」錄取臺大醫學系,卻被踢爆其科展作品疑似抄襲指導教授的論文。臺大初期硬拗「不影響錄取資格」,後又改口稱「將重新檢討」。7月14日臺大正式宣佈「撤銷該生的錄取」。這樣的轉折,耐人尋味。指導教授真的完全不知情?如果這是所謂的「教授助攻」,那對那些資源匱乏、憑實力拚搏的學生來說,公平二字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更荒唐的是,類似事件早已不是第一次。另一名來自臺中私校的學生,原獲多所醫學系青睞,卻因學習歷程提到參與「菁英盃辯論賽」遭疑誇大,錄取資格全數被取消。再看看南華與屏東大學,竟有碩士論文引用虛構作者,中山大學教授葉高華更直接打臉「我根本沒寫過那篇論文」。結果調查發現,學生靠AI捏造資料,還敢交出去?簡直視學術倫理如無物!

說震驚嗎?對我來說,完全不意外。我是五年級生,從小活在這樣的教育體制裡:形式大於實質,虛假大過真誠。小學時,每逢督學來校,老師就叫我們把參考書藏進講臺底下,而講臺正上方赫然掛着「禮義廉恥」四字,何其諷刺!教育部明令禁止教師兼職補習,結果我國中就已在老師家中「補救教學」;補習班老師頂着化名授課,大家心知肚明,教育單位卻裝瞎扮聾,一副「毫不知情」的模樣。

我曾在考試時作弊被當場抓包,結果重修一學期。我接受處罰,但也留下深層疑問:這個社會,真的在獎勵誠實嗎?還是默許投機取巧、粉飾太平?看看軍中那句耳熟能詳的黑色幽默:「苦幹實幹撤職查辦,東混西混一帆風順」;醫院更是每次評鑑就狂補報表、演戲做樣,拚的不是品質,是那一紙看起來漂亮的分數。

教育,原本該是引導學生探索真理、堅守誠信的過程,結果現在變成什麼?科展成了升學的包裝秀、學歷變成AI亂編的產物、學校習慣性造假只爲評鑑過關。這樣的「教育」,是在養成什麼樣的下一代?

當法律成了保護懂得鑽漏洞的人、當憲政成了政治角力的工具、當「無權無財無勢」的平民永遠翻不了身,教育還能被稱爲翻轉人生的希望嗎?不,它正在變成一場披着神聖外衣的階級複製機。

是時候清醒了,是時候問一句直白又痛快的話:教育部,你們還在「教育」嗎?還是在養一羣懂得造假、善於包裝的投機者?

(作者爲牙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