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黃仁勳的焦慮 印證兩岸封鎖的愚昧(陳世昌)

「我們必須參與競爭!」黃仁勳:中國僅落後美國「幾奈秒」。(本報系資料照片)

輝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表示,中國在晶片領域僅落後美國「幾奈秒」,在晶片研發和製造方面具有極強潛力,呼籲美國政府允許美國科技企業在中國等市場競爭,以「提高美國的影響力」。

黃仁勳「幾奈秒」的焦慮,關鍵因素是近年來美國政府實施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晶片出口限制,企圖打壓中國晶片產業發展。但美國科技企業發現,美國的圍堵打壓並不能阻止中國科技進步,中國企業正在努力繞開美國,已經取得突破性的「幾奈秒」差距,超前美國指日可待。

黃仁勳的呼籲,正是絕多數美國企業的共同心聲,證明從拜登到川普政府,連串企圖靠封鎖打壓的策略失敗,更加速喚醒「睡獅」,黃仁勳直指中國擁有豐富的人才儲備,且內部市場競爭激烈,在晶片研發和製造方面極具潛力。對照美方屢次打壓未果的核心問題,尤其川普重返白宮之後,變本加厲抵制外來人才,更是對美國高科技產業致命的打擊,美國形同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川普執意打造所謂「美國製造」,然而核心技術並未能大幅領先,最重要的人才資源又被迫離開,加上美國基礎問題嚴重,除了讓美國本土產業發展雪上加霜,也讓競爭對手尤其中國大陸接收大批優秀人才迴流,反而加速累積足以匹敵美國的超趕力量,「幾奈秒」的「危險距離」,其實是道地的「美國製造」。

觀察川普上任後的對外政策,尤其攸關美國產業的反手操作,表面上佔盡便宜,川普也陶醉在短暫的自大喜悅,但是事實證明處處碰壁,甚至連美國素來瞧不上眼的開發中國家,都因而逆向集結成爲新抗美勢力,金磚峰會或上合峰會等凝聚力量與趨勢,都讓美國心驚膽跳,川普除了驚愕和跳腳,卻仍沉溺在虛幻的美國利益偏執想法,估計黃仁勳甚至更多美國企業的諍言,終究敲不醒川普核心團隊,「幾奈秒」的超越很快會實現,屆時美國只能徒呼奈何,川普的短視近利,更難給市場第一的美國企業上腳鐐,中國大陸是隻要更大幅開放,川普就會嚐到滿盤皆輸的窘狀,這是全球產業鏈的通則鐵律,誰也擋不住。

黃仁勳的焦慮,除了給川普當頭棒喝,也給兩岸政策一個嚴肅的警惕,臺灣除了臺積電等少數產業,可能還有些許競爭力,但是從川普處心積慮「併吞」臺積電,重拳壓制造成臺灣不少產業重創,更足以給臺灣一個教訓與警惕,證明美國絕非可以依靠的盟友,而是隨時可以傷害臺灣的損友,執政當局如果還不能覺醒,繼續盲目緊抱美國大腿,恐將加速臺灣產業危機。

事實證明川普是臺灣的未爆彈,甚至已經嚴重傷害臺灣,產業界更清楚必須趕緊尋找出路,所幸兩岸經貿往來,並沒有因爲賴政府的仇中政策斷裂,但是如果執政當局仍看不清核心危機,停止無意義的「抗中保臺」,讓臺灣企業能有更靈活和充裕的兩岸經貿空間,尤其大陸仍給臺灣企業相當大的合作契機,切勿等到兩岸關係弄到不可收拾,臺灣產業恐將沉沒,而美國榨乾臺灣產業汁液之後,臺灣更可能淪爲枯島,神仙難救。

黃仁勳的焦慮,喊話對象是美國川普,其實臺灣當局更應該深刻思索其深意,「幾奈秒」的危機不是隻有美國,臺灣甚至連「幾奈秒」都熬不住,然而恐難寄望執迷意識形態的賴政府,即將產出的國民黨主席,必須有更宏觀的兩岸思維,靠還有優勢的立法機構,尤其絕多數看清問題的臺灣民意力量,與其產業界攸關存亡的覺醒,扭轉兩岸關係重返正向軌道,更不能走入兵兇戰危。

黃仁勳的焦慮醍醐灌頂,說的正是時候,更印證兩岸政策封鎖的愚昧,臺灣聽懂了嗎?

(作者爲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