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黃仁勳不會是民進黨「抗中」的救星(林廣挺)

圍繞着黃仁勳所說「臺灣處於AI革命的中心」這句話爲基礎,部分媒體不斷延伸出各種對抗性的敘事。(資料照/路透社)

「愛臺灣就必須親美,親美等於反中,反中就是爲了臺獨,想要臺獨就只能選擇民進黨,支持民進黨就是愛臺灣……」。近年來民進黨和其政媒側翼,逐漸發展出一套具有單一指向性的封閉敘事,試圖將所有他們認爲擁有「臺灣價值」潛力的人事物,都帶入預設的宣傳立場,以獲得短期最大的政治利益。近期黃仁勳來臺引發的媒體旋風,就呈現出這樣的論述傾向和輿論效果。

在此前政治輿論風向塑造的過程中,圍繞着黃仁勳所說「臺灣處於AI革命的中心」這句話爲基礎,部分媒體不斷延伸出各種對抗性的敘事。諸如「黃仁勳稱臺灣爲『國家』,中國敢怒不敢言」的標題,又或者某位被封爲「國師」的財經名嘴,稱黃仁勳乃「天降神兵」、「輝達有能力封鎖中國」的內容,充斥在各大新聞網站和社羣媒體的版面。簡言之,就是透過消費黃仁勳和輝達,描繪出僅憑美臺AI產業連結,就足以對抗大陸的美好願景。

如果臺灣社會沒有太過健忘的話,幾年前輿論風向也是以類似的浮誇宣傳,來神化時任防疫指揮官的陳時中。宣稱以臺灣所謂舉世稱羨的防疫成績,就能繞過大陸支持的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賽,透過宣揚「Taiwan can help」,到處贈送口罩和防護服,就可以讓西方國家把臺灣擡進WHA,而無視大陸向世界提供的各種防疫物資,數量是臺灣的好幾倍。在喧騰一時的防疫神話把高端股價炒到創新高之後,民衆卻赫然發現,真正可以打的疫苗,居然還是要與大陸代理商合作進口。而且至始至終,民進黨政府連WHA的門都沒摸到。

事實上,一些評論和反思已經指出,黃仁勳在離臺前表示「我不是在評論地緣政治,只是感謝臺灣科技業夥伴的支持與貢獻」。他也說過「晶片可以不在臺灣製造,但中國市場無法取代」。考量到目前大陸市場佔輝達營收的兩成,要不是美國禁賣高階GPU,大陸市場的佔比還會更高。況且,他接下來還要面對美國政府的「聽證調查」,以及其他美國同行的激烈競爭。換言之,大陸不僅是輝達無法放棄的市場,還是本來潛在的合作對象。被貼上「抗中」標籤,不但偏離他此行的本意,甚至還有「捧殺」陷害之嫌。

自蔡總統提出「民進黨要走向世界,再跟着世界走向中國」的說法以來,臺灣不僅沒有加入任何國際經貿協定,也沒有成功擺脫 ECFA。只留下被炒到天高的股房價、懸而未解的弊案、破滅的政治神話,以及最終仍繞不開大陸的惆悵和失落。現在賴總統又宣稱「臺灣已經走到世界舞臺的中心」,無論結果如何,以「抗中」爲前提來思考AI產業的發展,黃仁勳都不會是民進黨的救星。(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中華民意研究協會副研究員)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