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灣光復80週年的兩岸反思(劉性仁)

大陸官方24日宣佈增設「臺灣光復紀念日」。(shutterstock)

1895年對臺灣來說,是一個充滿感慨、悲憤與悲傷的年代,甲午戰爭使臺灣淪爲日本的殖民地,而在甲午戰爭後,臺灣人民各地自組義勇軍,抵抗日本皇民化的統治,造成全臺各地大小零星對日衝突不斷,也使臺灣與日本間產生微妙的關係。中國大陸在80年後的今日,首度透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訂定了「臺灣光復紀念日」,臺灣光復成爲兩岸共同的紀念日,雖然臺灣陸委會表示「臺灣光復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毫無關係,也和對日作戰沒有正面貢獻的中共毫無關係」。這主要基於兩岸中國內涵的解釋差異,但不影響臺灣光復對今日的意義與啓示。

1945年10月25日,臺灣重回太平洋戰區蔣委員長的懷抱,臺灣迴歸中華民國,重揚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並在臺北市舉行日本的受降典禮。它將臺灣從日本皇民化下的治理,轉變爲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治理模式,將制度朝向中華民國憲法所規範的方向設計,經過80年後,或許有些臺灣人已經慢慢淡忘這個曾經令人歡欣鼓舞的日子,有部份臺灣人更自此緬懷日據時期而淪爲哈日族及歷史悲劇下的灣生,因而產生了一股臺灣對日難忘的情愫。

臺灣光復節其實對中國國民黨來說,非常重要,因爲它代表國民黨治理臺灣優劣的分水嶺,也註定中國國民黨與臺灣這塊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緣。中國國民黨之所以常被批評爲外來政權,一方面由於是刻意的政治操作,另一方面是因爲國民黨始終沒有給臺灣人民一種光榮的感覺,一股可以依靠的滿足感,但其實國民黨主治臺灣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其實還是功大於過,倘若沒有國民黨努力治理,勵精圖治,確實很難保證今日的臺灣這般模樣,80年後的今日,身爲新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鄭麗文應當對臺灣光復,有自己的詮釋與看法。

首先,中國國民黨是締造中華民國的政黨,有光榮的歷史傳統,在臺灣光復後,在臺灣執政期間,擔負起保衛臺灣、建設臺灣的責任,更創造舉世肯定的政治和經濟成就。因此國民黨鄭麗文主席應當利用此機會,給臺灣人民一個新願景,重新刷亮國民黨的招牌與政黨形象,以政績帶給臺灣人民幸福的生活,推動各項改革工作,以提升臺灣整體競爭力。

其次,中國國民黨應該利用時機,宣示與日本政府未來將朝向良性互動的方向發展,妥善處理與日本的關係,但過去的歷史不能遺忘,歷史的真相更不能湮滅;再者,新主席鄭麗文應當利用臺灣光復節當下,講清楚穩健的兩岸主張,以化解外界疑慮,把兩岸和平理性的主張說清楚講明白,以便未來與大陸務實良性和平,共創中華民族的新世紀,替兩岸全體中國人帶來新的願景。

另外,臺灣光復對於兩岸關係的意義,大陸當局認爲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實現國家統一的重要歷史事件。因此紀念臺灣光復80週年,就是要深刻銘記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及國家完全統一進程。在當前兩岸關係下,紀念臺灣光復80週年對於大陸當局來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然而隨着兩岸關係變遷、外部因素複雜的疊加情況下,不但呈現出臺海情勢高度風險,兩岸認同及認知都出現疏離,賴政府站在時間的序列認爲臺灣光復與大陸無關係,大陸當局站在內涵上認爲臺灣光復是兩岸中國的事。

因此,倘若臺灣光復要發揮重大的兩岸意義,應當是臺灣民衆設法找出更爲廣闊的兩岸發展空間,並且使切身利益得到更充分保障,兩岸認同疏離是客觀的現實,當今之計就只能逐步改善兩岸關係,並拉近心理距離,發揮臺灣光復重大的兩岸意義。

但是,我們不能迴避的問題在於臺灣光復成爲兩岸在主權論述中的爭議之一,臺灣光復強化兩岸中國對臺灣領土主張的歷史依據。在中國大陸臺灣光復是民族勝利、反殖民成功的象徵,強化「中國統一」的歷史敘事。但在臺灣,由於歷史教育與社會認同分歧使年輕一代多對臺灣「光復」較無情感連結,甚至質疑其正當性。臺灣光復後,雖然中華民國開始統治臺灣,但至今仍有爭議臺灣是否正式「合法」地歸屬中華民國。在國際上,《舊金山和約》日本雖放棄對臺主權,但並未指定臺灣歸屬誰,成爲今日國際間模糊的戰略空間。而中國大陸則以光復爲歷史根據,主張「一中原則」;而臺灣主張「臺灣地位未定論」者則指出光復後的法律程序未完備,這些對臺灣光復有不同主張者,使得臺灣光復無法形成統一性的詮釋,成爲各自表述的節日。

總之,臺灣是屬於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並非法律未定,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行使完整主權管轄權,擁有獨立司法、立法、行政體系,且未受他國干預。在現實上,臺灣自1945年起即脫離日本主權並由中華民國統治,沒有「未定」的狀態。倘若臺灣地位「未定」,理論上應存在一個國際監督機構或暫行權力主體例如託管地,但實際上從未有此安排;國際社會也並未將臺灣視爲「無主地」或「託管地」,而是實質上視爲中華民國統治下的實體。因此「臺灣地位未定論」並不符合國際法與歷史事實;臺灣光復更有成爲兩岸紀念的理由。(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