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國民黨主席要有財力會募款的錯誤迷思(朱駿)
近盧人士證實,臺中市長盧秀燕心意已決,「823」第二波大罷免後將宣佈不參選國民黨黨主席,且不會推派「代理人」。(本報資料照片)
國民黨今年改選黨主席,朱立倫似乎已無參選連任的合理正當理由,國民黨內有一項主席參選人應爲總統大選候選人的迷思,還有另一個迷思就是主席要有財力,會募款。隨着盧秀燕下定決心不參選的傳言新聞滿天飛,似乎第一個迷思已被淡化稀釋,第二個迷思成爲國民黨人選主席的重要指標。
現代政黨當然要有充足的經費才容易有充足的力道發展黨務,在選戰中充分發揮號召羣衆的宣傳力量,不待多言。但世間所有的事物都存在因果關係之中,我們必須根據人間世道的事實基本面與一般人性基本法則,坦誠客觀思考政黨的力量與經費充足之間的因果關係,以免落入思考的誤區與盲區,被錯誤意識誤導。
回頭看國民黨的歷史軌跡,前後分別敗於兩個對手,中共與民進黨。這兩個黨在與國民黨競爭初期,與國民黨在財力上的差距,簡直天淵之別,卻在超乎預期的短時間內擊敗黨產充足、甚至富有天下的國民黨。何以哉?
這項事實就足以證實,錢財不是國民黨最大的助力,不是該黨最需要的東西,甚至可以從此合理推論,可能就是黨產充足,富有天下,令國民黨貪污腐化,坐吃金山,不知長進,一切以權錢擺平,喪失了現代政黨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到最後丟了天下,連黨產都輸光了。因此,充足的財力或募款能力可能反而會敗壞黨的核心競爭力,「有財力,會募款」就不該是黨主席資格的必要條件明矣。如果國民黨人還繼續執著於此虛妄的迷思條件,非但2028重返執政無望,2026可能就要灰頭土臉,往後黨運更加不堪。
那麼,黨的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何在?黨的競爭力應出自號召羣衆的能力,要能號召羣衆,首先要讓羣衆看得順眼,說的話纔有能讓羣衆願意聽的機會,進而認同其主張與作風。簡言之,好的形象是一個黨核心競爭力的起點與最重要的基礎,形象越好,競爭力就越強,所主張的政策就越吸引人,就越有執政的機會,金主自然會捐獻押寶,錢會多得用不完。
主席的形象則是黨形象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國民黨今年選出的主席應該是最能代表反映世道人心中之好形象者,他或她的當選就能令黨的形象瞬間豹變虎變,必能瞬間提升黨的戰力,宛如獲得徙木之賞。這種人一旦出任主席,肯定會真正改革國民黨,讓國民黨人空喊了幾十年的假改革落實成真改革,令國民黨與外界向來看國民黨的眼光煥然一新,必能持續增長積累好形象,黨的戰力當然會持續穩定走升,這將給予2026與2028的所有大小候選人最實質且千金不換的最佳助力,大幅降低黨與候選人選舉經費的負擔。這不是理論,是人間世道顛撲不破的現實。
其實,老祖宗在兩千多年前就說出了這個現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德就是好形象的總和,只是我們都認爲那是道德教條,忽略了它「俟百代而不惑」的社會現實本質。
國民黨若真不放心自己的財力與民進黨差距太過懸殊,不利日後競爭,應趕快聯合民衆黨,修改政黨法,設置政黨補助款專條,或修改選罷法,提高政黨選舉補助款或每年的政黨補助款,解決在野黨財務問題。不能讓執政黨依賴權力,獨享充裕財源,而在野黨卻常有財務壓力,這不利於健康的政黨政治與民主的發展。
國家若每年拿出二三十億令政黨財源無虞,才能具備政治免於金權滲透腐敗的門檻條件,政黨才能訂立出照顧廣大羣衆、不偏財團的法律,也有條件做長期培養人才的正事,減少地方派系不良作風的影響。政治是每個社會推動發展的最大發動機,是社會最核心的利益所在,以每年二三十億的國家預算投資政黨建設,就是強化臺灣的最大發動機與核心利益,非常划得來。
在野黨財源充裕才能與執政黨在相對公平的基礎上競爭,有效的政黨競爭才能提升政治品質。法律應規定政黨的財產全視同公帑,貪取或不當使用者以懲治貪污罪相關法律治辦。
最後,不能忽略國會以外政黨與各黨地方黨部的補助,這些都是民主根苗,國家有責任給予適當的養分加以培育養護。政黨財務健全其實是民主政治的大事,民主政治的重大基礎建設之一。
國民黨人應該儘快從錯誤的迷思中醒悟過來,纔有2026再勝,2028重返執政的可能。
(作者爲政大國發所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