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國民黨的終極品牌戰:找CEO,更要找靈魂(李蕾)

「大罷免、大失敗」後,選民最在乎的是:「你執政後,我能得到什麼?」國民黨必須回答:「我們爲什麼要執政?」答案不應是權力或報復,而是「國泰民安、安居樂業」。(圖/國民黨提供)

726 與 823 反罷免成功,在藍營士氣集結、賴政府陷入低迷之際,國民黨卻面臨黨魁「無人接棒」的弔詭局面。這個百年大黨如今就像失落的老品牌:雖仍有基本盤,卻逐漸高齡化、難吸引年輕族羣;黨的品牌定位模糊、價值主張不清,只能靠「討厭民進黨」勉強維繫。

從品牌行銷的角度看,這場黨主席選舉不只是權力交接,更像一家公司在尋找新任 CEO。一位好的 CEO,不只是管理者,更是品牌重塑者:第一,整合渠道:團結黨內派系與地方諸侯,如整合分裂的經銷體系;第二,擴大合作:與其他在野力量協調合作,猶如拓展新通路;第三,重新定位:最關鍵的是,爲國民黨找回使命與願景,讓人民願意「再次買單」。

筆者以三十年品牌戰略經驗,給未來國民黨 CEO提出三個重新定位的建議:

第一、重建共同價值,找回品牌核心。多年來,國民黨被扣上「賣臺」標籤,「愛臺灣」則被綠營壟斷。真正的「愛臺灣」,應是尊重多元、維護公平、誠實承擔,而非撕裂羣衆。

國民黨若要翻轉形象,須重提「禮、義、廉、恥」作爲共同語言:「禮」是尊重,「義」是走正道,「廉」是守清白,「恥」是知反省。唯有重建共同價值,才能讓社會從口水戰迴歸理性辯論。大罷免後臺灣社會渴望療愈,國民黨有責任修復撕裂,帶領社會迴歸和諧、理性。

第二、給人民一個真心支持的理由。長期以來,選民支持國民黨多出於「討厭民進黨」。但在市場上,Nike 不會因消費者討厭 Adidas 而存在;國民黨也不能靠「別人更爛」苟延殘喘。行銷大師 Simon Sinek 說過:「人們不是支持你做什麼,而是支持你爲什麼而做。」

選民最在乎的是:「你執政後,我能得到什麼?」國民黨必須回答:「我們爲什麼要執政?」答案不應是權力或報復,而是「國泰民安、安居樂業」。若無法清楚回答,再精巧的操作都只是短期行銷,無法建立長久信任。

第三、爲臺灣定位,提出新時代願景。「抗中保臺」多年,卻換來「臺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9月3日大閱兵提醒臺灣,國際局勢正進入新的分水嶺。罷免案更證明人民具理性判斷力,國民黨應引領社會進行理性對話——臺灣不能只是中美角力的棋子,而應被定位爲中華民族現代化的先行舞臺,展現文化活力、制度創新,併成爲兩岸和平發展的橋樑。這樣的定位,能安定民心、避免烏克蘭式悲劇,並讓世界看見:一個和平繁榮、包含臺灣在內的中華民族,能爲全球帶來正面影響。

國民黨面臨的不只是權力競爭,而是一場終極品牌戰。新主席必須在國際局勢劇變、兩岸詭譎之際,找回黨的靈魂,提出清晰的未來藍圖。唯有如此,國民黨才能擺脫「反民進黨」標籤,重新成爲引領檯灣走向和平、安全、繁榮的領航者。

因爲,沒有靈魂的品牌,終將被淘汰;沒有願景的政黨,也必將被人民拋棄。

(作者爲國際傳播品牌戰略顧問)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