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美中不再硬碰硬 民進黨三牌失靈(周忠菲)
圖爲大陸副總理何立峰(右)上週末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瑞士日內瓦進行貿易談判,達成暫時休兵協議。(路透)
5月12日,中美發表《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標誌着兩國的關稅對峙,通過對彼此「硬碰硬」模式的改變,最終取得實質性進展。中美雙方同意在90天內,大幅降低關稅,將稅率下降115%。在實現階段性突破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細節,就是雙方同意建立經貿磋商機制。
通過中美協議,全世界看到美國不可能壓制中國,看到中國維護自身國家利益與全球經貿秩序的堅定立場,也看到美國強硬的單邊霸權,在世界上已經行不通。在中美關稅戰告一段落的背景下,川普政府在臺灣問題上將採取何種立場,臺灣民進黨當局又會做出何種反應,也爲兩岸與世界高度關注。
筆者認爲,中美達成協議除經濟意義之外,還表達了地緣政治方面的含義。其中一點,就是雙方表示爲實現降低「脫鉤風險」,就今後建立經貿磋商機制達成共識。這一信號顯示,川普政府對近年來以對抗爲特徵的中美關係,雙方以「硬碰硬」模式進行的激烈戰略競爭「有了新的認識」。這種「改變競爭模式」含義的延伸,其影響也將反映在美國政府的對華策略方面。
中美達成協議過程本身,以及中美將建立接觸機制的事實,在臺灣島內產生了效應——民進黨當局「倚美反中」的戰略或將陷入泥潭。這將使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謀劃的,以攪亂兩岸關係爲主要目標的「安全海嘯」,陷入「三牌失靈」的境地。近日,民進黨當局的「驚弓之鳥」之狀以及「故作鎮靜」之態就是最好的說明。
中美可能將進行階段性管控競爭
中美達成協議,除了顯示全球兩大經濟體不能脫鉤,合則兩利外,在戰略上也揭示出,中國在反霸權和維護國際多邊體制方面的毫不退讓。美國須要面對和最終接受中國絕不妥協的現實。正如中國商務部指出,此次中美協議是「雙方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分歧的重要一步」、「其核心價值不僅在於大幅降低關稅壁壘,更在於爲全球貿易秩序提供了依據」。
中國將中美達成協議定位爲「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關鍵實踐」。中國在日內瓦談判過程中,採取了「關稅反制+規則博弈+戰略威懾」的模式,並進行組合型配合。這是中國能夠堅持「對等、務實、守底線」三大原則的基礎。也是美國通過這次較量後,意識到必須面對的。
美國方面,顯然是從極度實用主義的價值觀,以及彰顯川普個人決策重要性的角度來看待中美協議。一個看點是,川普還通過中美協議的達成,展示了其新政絕不是孤立主義,絕不是所謂退守北美,而是具有全球戰略性質的擴張主義。如中美達成協議後,川普立即開始的中東之行,改變了對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的地緣政策;近日他還明確表示,美國不同意烏克蘭出席北約會議,致使其歐洲盟友爲之錯愕。
美國依然自命爲「世界大鱷」。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冠之以「外交斡旋」的舉措,反映出川普新政不僅簡單表現爲「增加胡蘿蔔,減少大棒」,還在於對「國際統戰方面」進行調整,以及「對戰略目標的追求進行修改」這一傾向。比如,川普可能調整拜登政府以「價值觀的政治正確」爲導向的外交政策已經「對國家主權威脅的看法」,而在安全上「對干涉和介入帶來的風險」進行再評估等。
中美協議達成過程中,兩國從「極限對抗」的「硬碰硬」,最終轉向「務實,對等」、「合作兩利」,尤其是雙方同意建立貿易磋商機制,可視爲釋放緩和的信號。即在未來中美仍舊繼續全面角逐的競爭過程中,美國將更加註重顯示中美關係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與作用;從全球與地區層面,重新評估與應對中美關係,出現中美階段性管控競爭的可能。
如果美國對華政策出現這種趨勢,將會直接衝擊臺灣民進黨當局的「倚美抗中」戰略。「事實臺獨」試圖把臺灣定位爲全球潛在火藥庫,不惜「引戰」、「應戰」的「戰略設想」將進入死衚衕。「臺獨」勢力盤算的「政治海嘯」,對島內在野勢力一網打盡的設想也將落空。
民進黨當局「三牌失靈」近在眼前
賴清德上臺,民進黨進入第三個四年執政期。「事實臺獨」掌權的現實顯示,民進黨當局的核心目標就是建立「倚美抗中」體制,對抗兩岸關係的發展。眼下,民進黨爲進一步謀求加固「臺獨」執政基礎,以攪亂臺灣社會和兩岸關係爲目的,正在大打「三張牌」——「安全海嘯」、「大罷免」、「紅色供應鏈」。
隨着中美協議的達成,賴清德也面臨「三牌失靈」的局面。經觀察可發現,賴清德當局在推出「新兩國論」的同時,其手段也出現改變,不僅繼續蔡英文時期的「去中國化」,而且把中國從「視爲威脅」,上升到「視爲敵國」,還貼上「臺灣入侵者」、「東亞區域霸權者」的標籤。民進黨企圖將「倚美抗中」路線與亞太安全格局緊緊掛鉤,將其針對「中國威脅」的內政外交舉措「合法化」爲所謂「臺灣的地區安全路線」。對美國而言,其「介入臺海衝突」的危險性將增加。而中美緊張關係出現緩和傾向,正是對這種危險性的減少。同時這也意味着,民進黨當局試圖利用美國對華政策不確定性的機會正在進一步減少。
中美此次博弈的規模與形式不同於從前。其關鍵不是指「誰先服軟」的問題,而是中美改變「硬碰硬」模式,中美建立經貿協商機制的問題。中國反對美國貿易霸權,強調多邊機制的立場,在於強調:中美協商有利於兩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亞太地區和平與安定的局面來之不易,不容破壞。
在預期川普政府的對華策略方面,伴隨中美階段性管控競爭的可能出現,臺灣局勢也將受到重大影響。民進黨當局「倚美抗中」的戰略欺騙,將進一步被臺灣民衆識破。
至於日前川普在談到近期舉行的中美經貿高層會談時,在美中經貿關係語境下,突然提出談判成果將有利於「統一與和平」,民進黨當局的「爲之一震」,以及最近兩天包括賴清德本人在內的民進黨高層人士就兩岸關係等「言不由衷」的胡言亂語,都在凸顯「事實臺獨」已自感深陷泥潭,「前途」岌岌可危。(作者爲上海臺灣研究會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