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愛臺經濟學?觀光署粉飾國旅的糊塗帳(鍾重發)

臺灣人出國消費破兆!7成國旅只1日遊,愛臺經濟學只是官員粉飾太平的數字遊戲。示意圖爲桃園機場。(圖/本報資料照)

如果把臺灣民衆逛夜市、參拜廟寺、出差住飯店、汽車旅館休息、吃鼎泰豐、蚵仔煎、買鳳梨酥、茶葉等都列入國民旅遊花費的話,那麼國人的國民旅遊花費不只不會低於出國旅遊,甚至還會高於出國花費數倍以上。但如此的數據,對了解國人國內、國外旅遊熱度花費移轉會有助益嗎?

疫情之後國人出國熱度大增,根據「前瞻觀光政策研究室」統計分析,2024年國人出國高達1184.96萬人次,平均出國夜數7.25天,平均旅遊支出爲6萬多元。換算下來,去年國人出國旅遊總支出高達1兆191億元,比前年出國旅遊總支出的7134億元大幅增加3000多億元,更是首度破兆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反觀「前瞻觀光政策研究室」對國旅部分的統計分析,2024年國旅住宿有5986.8萬人次,以平均旅遊支出2396元來推估,去年國人進行國旅的總支出爲4646億元,卻比前年的4946億元(注:觀光署爲4954億元)減少6.2%。「前瞻觀光政策研究室」以此推估國人出國旅遊花費爲國旅的2.2倍。

然觀光署副署長黃荷婷表示,目前官方統計尚未出爐,但以2023年包含國旅及國際旅客來臺的觀光收入爲7652億元,其中國旅總支出爲4954億元,國際旅客來臺觀光支出爲2698億元(注:不含國際機票),與國人出國總支出的7134億元相當,也就是說,我國觀光收入和國人出國支出差不多。

然而,我國觀光收入和國人出國支出「真的」差不多嗎?首先,觀光署以2023年的資料回覆2024年情況,實爲不切實際,同時在2024年看國人出國旅遊首度破兆並大幅增加3000多億元,而國內旅遊卻減少約300億元,如此一來一去的差距,二者怎會相當呢?

再則,觀光署把國際旅客在臺觀光的花費計入國旅支出,難道國際旅客一下飛機入境後就成了我們的國人了嗎?2023年國人出國花了7134億元,但來臺旅客卻僅消費2698億元,難道不是淨超支4000多億元嗎?

國旅需要再加強是國人的共同認知。臺灣有獨特的好山好水與好人情是世界公認的,阿里山鐵路、101大樓、故宮文物、朝日溫泉、太魯閣峽谷等都是世界景觀,九份、鹿港、安平等蘊含許多溫情古蹟與特色美食,墾丁、野柳、知本等哪個不是獨具特色呢?但爲何國人寧願花大錢出國玩卻少在國內旅遊景點過夜、消費呢?爲何國際旅客來臺人數無法突破再增加呢?這應是觀光署當極力檢討並提出規劃與對策的。

振興國旅並吸引國際觀光客來臺消費是需要多方配合的,尤其是旅宿價格如何定位,若過高的旅宿讓國人寧可早出晚歸而少在旅遊境點過夜,臺灣的整體旅宿應該難以提振;再則,臺灣的古鎮、老街除了寺廟名稱不同外,在吃食、娛樂、伴手禮上幾乎完全一致,沒有地方文化底蘊特色的老街,終究易被國人旅遊汰除,地方文化底蘊特色應是少有住宿消費卻能拿下國旅消費第一的鹿港小鎮所仰賴的。

提振國旅是國人、業者與政府共同的責任與義務,尤其觀光署應規劃提振國旅的政策和實務管理的方法,如果政府未能有效修繕交通、增置停車場等公共建設;未能修繕古蹟、培植地方文化特色產業;未能取締惡質漲價、環境髒亂的話。若國旅飯店依舊比國外貴,若國旅的吃喝消費不比國外低,若國旅的風景點外千篇一律的攤商,在旅遊性價比推拉下,國人出國熱度將持續爆棚,而國旅事業將持續萎縮。

最重要的,政府應該看到國人熱衷出國消費卻減少國旅支出的現象,觀光署應好好地檢討缺失、提出因應,而不是拿出唬弄人的資料說「我國觀光收入和國人出國支出差不多」,這樣的資料,誰會相信呢?這樣的資料,有檢討、改進的誠意嗎!

(作者爲空大講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