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鯤延宕 顧立雄:首次研製至少7年

海鯤號原型艦由臺船負責建造,未能在11月交艦將面臨每日19萬元罰款。(臺船提供)

國防部長顧立雄20日表示,潛艦若是首次自制,一般是7年到16年完成。(趙雙傑攝)

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號確定無法如期於今年11月底交艦。國防部長顧立雄20日表示,潛艦建造若是首次自制,國際上一般是7年,也有國家花了16年才完成,我國海鯤號在建造時程的安排,「確實沒有理解現實可能遭遇的困難」。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也坦言,海鯤號測試時間僅安排6個月,是「過於樂觀」。

與綠委一問一答 說出實情

若臺船無法依約如期在11月底交艦,顧立雄及國防採購室主任趙亞平中將均說明,每天計罰約新臺幣19萬元,計罰上限爲海鯤號建造款193億元的20%,約40億元。

立法院國防委員會昨邀顧立雄就「潛艦國造原型艦海測執行現況及因應作爲」提出報告,今年8月上任的臺船董事長陳政宏亦列席備質詢。顧立雄的答詢,形同爲海鯤號無法如期交艦「拆彈」,並進行「損害控管」。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羅美玲昨日第一位質詢,她與顧立雄一問一答,說出了海鯤號無法如期交艦的實情。

羅美玲提問,當初設定海鯤號5年多交艦,是否過於樂觀?從無到有過程,是否有很多因素沒有考慮?如今交艦延宕,是不是當初預期進程設定就出問題?

原廠設備技術 無法隨叫隨到

顧立雄坦言,「委員指教正確」,由於國情因素,潛艦建造過程中,原廠相關設備與技術協助沒辦法在第一時間配合,無法隨叫隨到。

羅美玲追問,當初評估時程過於樂觀,我國造艦過程只用5年多,其他國家平均花多少年?顧立雄說,主要看是成熟量產或首次研製,若爲首次研製,其他國家大概要7年,還有國家高達16年。羅感慨指出,「我方怎麼有勇氣規畫建造5年多就要交艦?」

顧立雄有關「自制潛艦一般平均7年,最多16年」說法,在國防委員會14日潛艦國造機密會議後,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沈伯洋於會後受訪已有類似表達。

當時沈伯洋說,潛艦建造必須與國外合作,需要花時間整合系統,因此他認爲,不要以「如期」爲主,一定要確定安全。沈伯洋指出,世界各國在建造第一艘潛艦時,若不是自有技術,必須跟國外合作,這些外商不同的系統整合需要時間,「例如之前西班牙犯了錯誤,造艦過程長達10幾年」,所以若對海軍、廠商施加不當壓力,在測試時不斷催促,會造成內部人員非常大的壓力。

從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羅美玲、沈伯洋的質詢與受訪,可明顯看出賴政府已做好海鯤號無法如期交艦的準備。

測試時間僅6個月 過於樂觀

有關交艦問題,國民黨立委黃仁昨質疑海軍與臺船「瞞天過海」,顧立雄是不是被海軍與臺船欺騙?顧立雄說,海軍與臺船每週都向他報告,現在潛艦技術沒問題,只是需要時間調校,一定會完成交艦。

顧立雄昨上午10時以有重要公務爲由,向委員會請假離席,隨後均由海軍答詢。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也坦言,海鯤號測試時間只安排6個月,是過於樂觀。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關切海軍向美方租借操雷驗證設備的效期。邱俊榮說,租借效期爲今年5月至明年5月,有信心在租期到期前完成潛射操雷射擊。徐巧芯說,若明年5月無法完成,是否要把設備還給美國?邱俊榮指出,會盡力達成目標,若真有困難,會再協調申請延後。

此外,邱俊榮表示,海鯤號過去3次浮航測試,沒有用到自動充電系統,但之後2次的浮航測試則會使用。

國防部表示,國造潛艦歷經裝備籌獲、建造組裝到測試驗證,屢次遭遇測試問題都能逐一克服;國防部有信心完成原型艦建造,將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加速達成海上測試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