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承海鯤號進度落後 顧立雄:潛艦首次自制一般7到16年交艦

國防部長顧立雄(見圖)20日出席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會前受訪。(趙雙傑攝)

國防部長顧立雄今天表示,潛艦建造,如果是首次自制,一般是7年到16年完成,立委羅美玲質詢我們當初設定海鯤號5年多交艦是否過於樂觀,時間會不會太快,怎麼會有勇氣說5年多交艦,顧立雄坦言,他贊成羅的看法是對的,由於我們國情,以及原廠與技協,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配合,無法隨叫隨到。

至於羅美玲問海鯤號交艦是否可能延1年多,顧立雄說,會盡量努力,現在進度的確有落後。根據軍方與臺船規畫,潛艦原型艦海鯤號應於今年11月交艦。

立法院國防委員會上午邀顧立雄報告「潛艦國造原型艦海測執行現況及因應作爲」,並請臺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列席備質詢。

據國防部送抵立法院的書面報告指出,在13日機密專報說明原型艦測試進度及後續海測規劃後,將針對可公開說明內容向委員會報告。原型艦測試是採漸進式構型研改策略,需長時間調校裝備及逐項審認驗證,藉測試及早發掘問題,偕同臺船與原廠共同解決。

國防部表示,海軍依法依約,負責專案管理履約督導與監造,爲達品質與安全,審慎規劃測試次序,正執行潛航測試前整備及安全評估,在達到潛航安全無虞條件後,就會進行後續海上測試。而浮航測試依序區分浮航測試、淺水潛航及深水潛航三階段逐步執行。

國防部指出,海鯤艦在完成安全評估不影響航安前提下,從6月17日起,共執行3次浮航測試,實施推進動力、航儀、通信、艦船操縱及潛望鏡等各系統海上動態組合功能驗證;7月8日至9月2日進臺船乾塢進行細部調校。

國防部說,爲達潛航安全目標,海軍專案團隊積極投入協助臺船工項整合,依測試程序所列標準逐項實施驗測,現置重點於「主機與電力管理系統」及「整合式?臺管理系統(IPMS)」等2項,盼能加速完成潛航前整備,管制調校後達潛航必要條件。

後續海上測試規劃部分,國防部表示,在完成海上測試前整備條件後,由專案團隊、國外專業顧問及接艦官兵(操作者)三方共同評估,在達到潛航安全條件後,安排海上測試。目前已執行3次浮航測試,接續實施浮航性能調校驗證,完成後進入淺水潛航階段。

國防部說,淺水潛航測試主要執行艦船操縱、偵搜裝備、緊急功能及戰鬥管理等類別功能驗證。深水潛航測試主要執行艦船操縱、艦船性能、緊急功能、偵搜裝備及戰鬥管理等類別功能驗證。

國防部表示,國造潛艦歷經裝備籌獲、建造組裝到測試驗證,面臨首次造艦挑戰,屢次遭遇測試問題都能逐一克服;國防部有信心完成原型艦建造,將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加速達成海上測試目標。

國防部說,海軍後續依法依約履驗,要求臺船於交艦前完成缺失改正,最終在符合安全與品質的前提下,完成全艦性能驗證,以滿足海軍操作需求與作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