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提振消費“組合拳”:大力支持居民增收,深挖消費潛力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旭
2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提振消費有關工作,審議通過《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研究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政策措施,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規劃法(草案)》。
會議指出,提振消費是擴大內需、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的重中之重。要切實轉變觀念,把提振消費擺到更加突出位置。要實施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進一步完善質量標準、信用約束、綜合治理、消費維權等制度,着力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今年,一個大的背景是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要更多依靠擴大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重點提到提振消費和鼓勵外商投資,釋放了明顯的政策信號。
更好滿足住房消費需求
會議指出,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費能力。要聚焦牽動性強、增長空間大的消費領域,深挖消費潛力。促進服務消費提質惠民,優化“一老一小”服務供給,支持便民服務消費,擴大文體旅遊消費,推動冰雪消費,發展入境消費。
推動大宗消費更新升級,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力度,更好滿足住房消費需求,延伸汽車消費鏈條。強化消費品牌引領,支持新型消費加快發展,促進“人工智能+消費”、健康消費等,持續打造消費新產品新場景新熱點。
“居民財產性收入的來源比較多,包括股市、房價、租金等。”蘇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拓寬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最重要的就是穩住股市和樓市。從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開始,高層就已經多次釋放這個信息,因爲股市和樓市佔中國老百姓資產的比重是比較高的,穩住了股市和樓市,也就穩住了預期。
對於如何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蘇劍建議減稅並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如果這些舉措能夠得以實行,相當於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
記者注意到,去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推動中低收入羣體增收減負、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在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表示,2025年將通過加大財政對終端消費直接投入、提升社會保障水平等多種方式,推動居民收入穩定增長。
拓寬外資企業融資渠道
會議指出,外資企業在吸納就業、穩定出口、促進產業升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要拿出更多務實管用舉措穩存量、擴增量。要有序擴大自主開放,深化相關領域開放試點,落實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要求,優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範圍。要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加大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支持力度,鼓勵外資在華開展股權投資,優化外資併購規則和併購交易程序。
要在政府採購等工作中做到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拓寬外資企業融資渠道,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要做好外資項目服務保障,在入出境、停居留等方面爲外企人員往來提供更多便利。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此前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25年,商務部將加大引資穩資力度,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目前製造業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已經“清零”。將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推動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還將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提升引資政策吸引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商務部獲悉,爲貫徹落實外商投資法,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總部型機構,商務部、國家外匯局決定廢止2011年發佈的相關通知,取消外商投資性公司使用境內貸款開展股權投資的限制。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指出,要堅持從供需兩側發力,標本兼治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等問題,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和提質升級。要優化產業佈局、強化標準引領、推進整合重組,推動落後低效產能退出,增加高端產能供給。要優化市場監管,加強行業自律,共同維護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