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費再發力 服務消費潛力足
來源:中國青年報
實物消費存在天花板,耐用消費品(如家電、傢俱等)因使用壽命較長,更新頻率較低,而服務消費(如餐飲、旅遊、文教等)可以提升頻次,潛力巨大。
從多地擴圍消費補貼、發放托育消費券,到央行等六部門聯合發文、強調支持服務消費和新型消費……進入下半年以來,提振消費力度不減。
中國銀行研究院近日在京發佈的《2025年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顯示,下半年,我國消費增長支撐主要來自政策進一步加碼顯效以及服務消費潛力的釋放。該報告認爲,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養老服務、醫療健康等需求明顯增加,以及年輕消費者對騎行、露營、滑雪等新場景消費體驗的熱情增加,均成爲服務消費增長的新動能。
“服務消費潛力可觀,增速持續高於商品消費,相關政策在優化服務供給、促進收入增長等方面不斷髮力,疊加今年假期多於去年,服務消費有望持續發揮支撐作用。”中國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與政策團隊主管樑婧注意到,今年1-5月,我國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2%,增速比1-4月加快0.1個百分點,高於同期商品零售額增速0.1個百分點。
具體到類別上看,今年1-5月,旅遊諮詢租賃服務類、文體休閒服務類零售額增勢較好;餐飲收入同比增長5.0%,增速比1-4月加快0.2個百分點。
“在服務消費領域,通過提高頻次帶來的增量潛力是巨大的。實物消費存在天花板,耐用消費品(如家電、傢俱等)因使用壽命較長,更新頻率較低,而服務消費(如餐飲、旅遊、文教等)可以提升頻次。”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原委員李稻葵舉例分析,消費者可能從每月消費一次餐飲變爲每週消費一次,頻次將提升3倍以上。
他還提到發展服務消費的另一個優勢在於,餐飲、娛樂、酒店、旅遊等服務消費形態的大部分從業者是中小企業、中小商家。“這些業態是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具有非常強的就業帶動能力。”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餐飲娛樂、居民服務和修理、文化體育娛樂、客運等服務消費行業的從業人員數接近7000萬,而製造業從業人員中生產終端消費品的大約有6000萬人。“這說明服務消費創造的就業已經超過終端消費品製造。”在李稻葵看來,服務消費如果能提振,就能夠帶動更多中小商家,帶動更多就業,“商家活了,就業好了,又會有更強的消費能力,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這名關注消費領域的經濟學家尤其提到多家平臺以發放消費券撬動服務消費,比如淘寶閃購日前宣佈啓動500億元補貼計劃,計劃將在12個月內對消費者和商家進行直補。“據測算,500億元補貼至少能夠撬動千億級的消費增量。”李稻葵說。
實際上,相較於商品消費,服務消費是目前我國消費領域的短板。因涉及面廣、聯動性強,服務消費也是促進供給優化、加快產業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牽引力。
10多天前,央行等六部門發佈的《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傳統商品消費之外,還將服務消費作爲重點支持方向。
《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引導金融機構針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旅遊、教育、居民服務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的各類經營主體發放貸款,支持其提升服務消費供給質效。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對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以及5家屬於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城市商業銀行發放的服務消費重點領域貸款,可按照貸款本金的100%申請再貸款。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旅遊、教育等服務消費領域企業發行債券。
業內人士認爲,在“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顯效之際,推動服務消費規模增長恰逢其時。來自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將讓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旅遊、教育、居民服務等六大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優先受益。
“此次文件的發佈進一步說明宏觀政策邏輯的重大變化,即和之前更加註重促進投資相比,當前及後續貨幣政策等宏觀政策開始將促進消費作爲政策着力點。”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任濤認爲,未來提振服務消費的空間較大,就消費金融領域來說,服務消費更加註重經營主體的資質與相關市場主體的信用,需要在金融創新、跨業合作方面給予更大支持力度。(記者 朱彩雲)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7月08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