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消費”、優化服務供給 提振消費協同發力

2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提振消費有關工作指出,提振消費是擴大內需、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的重中之重。要切實轉變觀念,把提振消費擺到更加突出位置。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費能力。這與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一以貫之。

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提到,國務院最新出臺的提振消費政策部署體現了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精準研判和系統性應對思路。這一系列措施從提升消費能力、優化供給結構、完善制度環境三個維度協同發力,展現了政策制定者對擴大內需關鍵矛盾的深刻把握。

“政策既注重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如工資性收入增長機制、財產性收入渠道拓寬),又着力優化消費供給結構(服務消費提質、新型消費培育),形成‘收入提升—供給升級—消費擴容’的正向循環。特別是將人工智能、健康消費等創新領域與傳統大宗消費(住房、汽車)結合,既鞏固存量又拓展增量。”李志起認爲。

服務消費推動標準化建設與質量認證體系完善

本次國常會提到,擴大文體旅遊消費,推動冰雪消費,發展入境消費。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就是非常重要的消費節點。文化和旅遊部最新數據顯示,春節假期8天,全國國內出遊5.01億人次,同比增長5.9%;國內出遊總花費6770.02億元,同比增長7.0%。全國出遊人次和總花費再創新高。

美團旅行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前五日,“春節旅遊”搜索量整體上漲168%。“非遺”搜索量同比上漲212%,“非遺體驗”搜索量上漲387%,“非遺手工”搜索量上漲790%。異地消費者貢獻的餐飲團購線上交易額同比增長超48%。

春節假期前往運動場所的滴滴打車需求同比上漲49%。滑雪滑冰活動熱度不減,假期打車需求同比去年上漲40%,其中洛陽、徐州、威海、阿勒泰的滑雪滑冰打車需求同比上漲均超130%。春節假期入境用戶在國內使用滴滴的打車單量同比上漲80%。

家庭結構小型化與老齡化加速,促使家政需求愈發精細專業。58到家報告顯示,2024年護老保姆需求年同比增長21%,育兒嫂需求增長23%。本次國常會提到,促進服務消費提質惠民,優化“一老一小”服務供給,支持便民服務消費。

當前,服務消費愈發重要。李志起認爲,針對“一老一小”的服務供給優化,既迴應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現實需求,又培育銀髮經濟、托育經濟等新增長點。文體旅遊與冰雪消費的佈局,則將消費升級與產業轉型、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相銜接。

針對“一老一小”服務,李志起建議建立政府購買服務清單制度,完善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在社區養老托育領域的應用。文體旅遊消費需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破解跨區域消費的行政壁壘。

“將服務消費從市場自發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通過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等制度載體,推動標準化建設與質量認證體系完善。可借鑑國際經驗,建立服務消費統計監測體系,健全預付卡監管等配套制度。”李志起提到。

“人工智能+消費”應同步構建數據安全防護體系

2024年以來“以舊換新”熱度持續,本次國常會再度提到,“推動大宗消費更新升級,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力度,更好滿足住房消費需求,延伸汽車消費鏈條。”早在2025年初,以舊換新政策層面的加力擴圍有了新消息,由2024年的8類增加到2025年的12類。

2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春節期間(2025年1月28日—2月4日),全國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火熱開展,汽車、家電家居、手機等數碼產品等以舊換新銷售量達到860萬臺(套)、銷售額超過310億元,家電、手機銷售收入分別同比大幅增長約166%、182%,手機等數碼產品成爲今年春節“新年貨”,消費市場活力有效提升。

李志起認爲,以舊換新等政策直接撬動當期消費,而社保體系完善(醫療、住房保障)則着眼消除消費後顧之憂。這種“即期激勵+預期穩定”的組合拳,有助於突破當前消費復甦的“流動性約束陷阱”。

“消費補貼作爲提振消費的重要政策,短期可以通過補貼商品消費來實現內需的快速擴大,但商品補貼帶來的需求增長如同潮汐,快速上漲、快速減退,存在透支未來的風險。中長期來看,需要轉向服務消費補貼,以實現擴大內需的細水長流。”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表示。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今年以來,DeepSeek成爲流量之王,人工智能消費受追捧。本次國常會提到,支持新型消費加快發展,促進“人工智能+消費”、健康消費等,持續打造消費新產品新場景新熱點。

“人工智能+消費”逐漸升溫,DeepSeek出圈後,一時間開設付費社區、上架付費課程或者以DeepSeek爲噱頭銷售商品,將這一款完全開源、免費的AI大模型變成了賺錢工具。

李志起認爲,“人工智能+消費”應同步構建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建立算法審計制度。健康消費發展需嚴格行業准入門檻,防止僞科學產品擾亂市場。

本次國常會提到,要實施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進一步完善質量標準、信用約束、綜合治理、消費維權等制度,着力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

李志起提到,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計劃突破傳統運動式整治思維,強調信用約束與質量標準的制度化建設。建議構建“黑名單”跨部門共享機制,建立消費維權公益訴訟制度,強化平臺經濟領域的消費者權益保護。

“當前消費市場的復甦仍面臨居民資產負債表修復、供給結構轉型滯後、消費信心波動等多重挑戰。國務院此次政策部署既抓住了關鍵痛點,也預留了創新空間。”李志起建議,成立跨部委的消費促進委員會,統籌財政、金融、產業政策的銜接配套。建立消費政策效果動態評估機制,及時調整政策工具組合。

李志起建議,未來需要以“政策試點—效果評估—制度固化”的漸進式改革路徑推進實施,在動態調整中實現消費驅動增長模式的實質性突破。特別是在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等新興領域,建議加快標準體系建設和國際規則對接,將消費升級轉化爲我國參與全球價值鏈重構的新優勢。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陳莉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