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盛金控吸收合併子公司獲批,國盛證券實現“曲線上市”

歷時一年有餘,國盛金控吸收合併全資子公司國盛證券取得關鍵性新進展。

2月19日,國盛金控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覈准,吸收合併國盛證券。吸收合併完成後,國盛證券解散,國盛金控名稱變更爲國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國盛證券”)。

這也意味着,此次吸收合併完成後,國盛金控更名後的新國盛證券,將成爲江西省首家上市券商。截至2月20日收盤,國盛金控股價報收14.33元,收漲2.80%,總市值277億元。

吸收合併歷時一年獲批

國盛金控吸收合併國盛證券從提出到獲批歷時一年有餘。2024年1月12日,國盛金控發佈《關於公司擬吸收合併全資子公司國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告》,提出吸收合併國盛證券的計劃。

國盛金控在上述公告中表示,完成吸收合併旨在聚焦證券主業,提升國盛證券的品牌效應優勢,更好發揮國盛證券作爲江西省屬唯一證券全牌照企業的作用。同時,能夠有效解決管理決策等流程過多的限制和制約;節約管理成本,有效提升管理與決策效率。

2024年8月,國盛證券提交上述吸收合併的相關申請材料;2024年12月,證監會正式受理相關申請;直至2025年2月19日,吸收合併事項獲證監會覈准。

根據國盛金控公告,吸收合併完成後,國盛金控將更名爲“國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並承接國盛證券的分支機構、業務及江信基金30%的股權。

此後,國盛金控及國盛證券還將完成變更工商登記以及領取新的業務許可證、修改公司章程、業務和員工的承繼和接收等工作。證監會表示,國盛金控與國盛證券應當有序推進吸收合併工作,落實相關業務、客戶及員工銜接安置方案,確保客戶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妥善安置員工,維護社會穩定。

國盛金控表示,考慮到國盛證券爲公司全資子公司,本次吸收合併不會對公司經營和合並報表當期損益產生實質性影響,不會對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內資產、負債狀況產生重大影響。

不過,近一年來,國盛金控股價頻繁出現異動。Wind數據顯示,2024年1月12日至2025年2月20日期間,國盛金控股價累計上漲56.10%,近一年證券行業漲幅爲31.88%。

幾經波折終實現“曲折上市”

回看國盛金控及國盛證券的發展歷程,近十年可謂是幾經波折。此次吸收合併完成後,國盛金控更名後的新國盛證券,將成爲江西省首家上市券商。

公開信息顯示,國盛金控前身爲華身股份,於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早期主要從事空調等家用電器配線組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2015年,彼時在資本市場聲名鵲起的杜力、張巍通過股權收購取得華聲股份控制權,隨後華聲股份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等方式,收購了中江信託、贛粵高速等多名股東持有的100%國盛證券股權。

根據華聲股份當時公告,2015年該公司下沉製造業務至子公司,逐步將母公司升級爲控股管理平臺。2016年,華聲股份更名爲國盛金控,杜力出任國盛證券董事長。

此後幾年,國盛金控及國盛證券的發展並不順利。因國盛證券業績未達到收購對賭要求,國盛金控與雪松信託(原中江信託)陷入對賭糾紛。另外,旗下國盛資管多隻產品以及國盛金控認購的信託產品等紛紛面臨違約風險。2020年,因隱瞞實際控制人或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國盛證券以及國盛期貨被證監會接管。

接管期結束後,國盛金控於2022年7月易主,江西省交投集團牽頭江西國資收購國盛金控,國盛證券迴歸江西省屬。

2024年7月,因國盛證券存在接管前未按規定如實報告股東實際持股比例,董事會、經理層人員超出授權履職,股票質押業務內控不完善和爲股東的關聯方提供融資,核心業務人員違反廉潔從業規定,授權未取得高管任職資格人員實際履行高管職務等情況,江西證監局對國盛證券採取了監管談話和責令處分相關人員的措施。

近年來,國盛金控的業務收入主要依賴證券業務,江西國資接手後,該公司業績有所改善。根據國盛金控此前公告,該公司預計2024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4億元至2億元,同比扭虧爲盈。國盛證券2024年未經審計財報顯示,該公司實現營收17.89億元,同比增長7.48%;實現歸母淨利潤3.37億元,同比增長51.78%。

對於扭虧爲盈原因,國盛金控表示,2024年債券市場持續活躍,該公司加大債券投資規模,同比投資收益大幅增加,經紀業務收入也有所增加。另外,公司強化成本管控,管理類開支有所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