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錤細析臺積電美廠追加巨資!多件大事速讀
五分鐘瞭解產業大事
每日頭條芯聞
郭明錤剖析臺積電美國工廠追加1000億美元
我國AI人才缺口達500萬人,人工智能專業在校生僅約4萬人
傳英偉達和博通正與英特爾測試芯片
通用汽車新設首席AI官一職,前思科AI副總裁Barak Turovsky出任
商務部將15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
應英偉達、博通要求,臺積電預計下半年量產CPO產品
聯發科2024年在中國大陸旗艦手機芯片市場的佔有率已達四成左右
研究稱美國新關稅政策或令電動汽車遭遇“重擊”,車價暴漲1.2萬美元
三星推進ArF掩模、EUV薄膜等半導體材料本土化,減少對日依賴
消息稱長城汽車計劃在美國籌備自動駕駛研發中心
機構:中國領跑下一代半導體基礎研究
Galaxy S25取得巨大成功,三星電子任命崔元俊爲移動體驗部門總裁
2024 年我國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同比增12%,達47.6%,下半年電車“逆襲”燃油車成多數人選擇
IDC:2024年中國藍牙耳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19%,小米、華爲、漫步者份額前三
1
【郭明錤剖析臺積電美國工廠追加1000億美元】
臺積電宣佈有意增加1000億美元(當前約合7288.74億元人民幣)投資於美國先進半導體制造,這也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項海外直接投資案。
這筆資金將用於在美興建3座新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以及1間主要研發團隊中心。臺積電此前在美建設項目僅包括晶圓廠和設計服務中心,此次新投資補充了配套的先進後端製造能力。
對此,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發文,深度分析了臺積電新一輪美國投資計劃,認爲新計劃不僅滿足了美國政府的戰略需求,也爲臺積電股東創造了最大利益。這場雙贏的談判,標誌着臺積電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核心地位。
2 【傳英偉達和博通正與英特爾測試芯片】
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英偉達以及博通正與英特爾進行芯片製造測試,顯示兩間公司已接近確定是否將向英特爾簽訂價值數億美元的製造合約。
AMD亦正在評估英特爾18A製造流程是否適合其需求,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已將測試芯片送入AMD工廠。
測試正在進行中,可能持續數月。目前尚不清楚測試何時開始。
英特爾發言人表示,不對具體客戶發表評論,但看到整個芯片界對英特爾18A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參與度。
3 【商務部將15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
3月4日,商務部發布公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爲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決定將萊多斯公司等15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並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禁止向這15家美國實體出口兩用物項;正在開展的相關出口活動應當立即停止;二是特殊情況下確需出口的,出口經營者應當向商務部提出申請。
這15家美國實體包括:萊多斯公司、吉布斯和考克斯公司、監控研究公司、SourceMap公司、斯凱迪奧公司、急速飛行公司、紅色六方案公司、護盾人工智能公司、浩劫人工智能公司、尼羅斯科技公司、Group W公司、 愛爾康公司、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公司,以及宇航環境公司。
4 【聯發科2024年在中國大陸旗艦手機芯片市場的佔有率已達四成左右】
據臺媒報道,聯發科總經理、董事、首席運營官陳冠州在率隊出席MWC 2025巴塞羅那時表示,聯發科2024年在中國大陸旗艦手機芯片市場的佔有率已達四成左右。
陳冠州透露,聯發科此前2023年在中國大陸旗艦手機芯片的市佔約爲三成多,今年則將在2024年的基礎上持續增加;聯發科預計今年下半年推出的天璣9500芯片目前在客戶端的導入情形優於天璣9400。
5 【消息稱長城汽車計劃在美國籌備自動駕駛研發中心】
據業界消息,長城汽車目前正在美國籌劃建立自動駕駛研發中心。
知情人消息稱,該研發中心將設立在美國硅谷,向現任長城汽車CTO吳會肖彙報。據悉,長城汽車目前正在通過獵頭招聘硅谷智駕人才,已向多家國內外智駕公司相關人才拋出了橄欖枝。
長城汽車此前已在智駕方面有過佈局,長城汽車智能駕駛前瞻分部後來發展成爲毫末智行獨立公司,雙方目前還有重要合作關係。
6 【機構:中國領跑下一代半導體基礎研究】
喬治城大學新興技術觀察站(ETO)研究小組近日公佈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分析2018年至2023年全球發表的半導體設計和製造相關論文。研究小組將範圍擴大到包括新的半導體架構(設計方法)以及現有的計算機芯片和人工智能(AI)優化的圖形處理單元(GPU),利用AI機器學習算法分析了研究趨勢。
包括中國研究人員的論文數量爲160852篇,是美國(71688篇)的兩倍多。緊隨其後的是印度(39709篇)、日本(34401篇)和韓國(28345篇)。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至2023年,中國半導體相關論文的增幅達41%,遠高於印度(26%)、美國(17%)和韓國(6%)。
中國不僅在論文數量上表現突出,在研究影響力方面也同樣突出。在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10%論文中,中國研究人員撰寫的論文數量達23520篇,佔總數的近一半。其次是美國(10300篇)、韓國(3920篇)、德國(2716篇)和印度(2706篇)。
此外,2018年至2023年,半導體研究最多的前10家機構中,有9家是中國研究機構。喬治城大學ETO研究團隊指出,中國在支持下一代計算機的基礎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如果這些研究商業化,有人擔心美國爲保持其在半導體設計和生產方面的優勢而實施的出口管制可能會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