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門新亮點!桃機第三航廈北登機廊廳年底啓用 試走動線搶先曝光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北登機廊廳年底啓用,各單位實際體驗到北登機廊廳開放式候機區的寬敞與舒適。新設計採用大面積玻璃帷幕,將遮陽板及骨架設置於室外,不僅能有效調節光線、保持室內溫度,也讓視野更加通透,旅客可近距離欣賞飛機起降。(陳麒全攝)
爲迎接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北登機廊廳年底啓用,機場公司於14日及16日分別邀請CIQS公務機關、航空公司、地勤公司及協力廠商等「機場服務大聯盟」夥伴,進行旅客、員工及送貨動線試走,提前熟悉空間設計與作業動線。此次試走亦是試營運前的重要準備工作,期望透過各單位協作,進一步提升機場整體運作效率。
北登機廊廳爲第三航廈率先啓用的重要設施,工程歷經多年努力與挑戰。由於施工期間需同時維持營運,團隊在邊施工、邊服務的艱困條件下,多次進行動線切換與系統測試,包括電力、空調、照明與電氣設備等,以確保啓用後系統穩定、安全無虞。機場公司感謝施工團隊與各營運單位通力合作,成功克服多項技術與營運挑戰。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北登機廊廳年底啓用,各單位實際體驗到北登機廊廳開放式候機區的寬敞與舒適。新設計採用大面積玻璃帷幕,將遮陽板及骨架設置於室外,不僅能有效調節光線、保持室內溫度,也讓視野更加通透,旅客可近距離欣賞飛機起降。(陳麒全攝)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北登機廊廳年底啓用,各單位實際體驗到北登機廊廳開放式候機區的寬敞與舒適。新設計採用大面積玻璃帷幕,將遮陽板及骨架設置於室外,不僅能有效調節光線、保持室內溫度,也讓視野更加通透,旅客可近距離欣賞飛機起降。(陳麒全攝)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北登機廊廳年底啓用,各單位實際體驗到北登機廊廳開放式候機區的寬敞與舒適。新設計採用大面積玻璃帷幕,將遮陽板及骨架設置於室外,不僅能有效調節光線、保持室內溫度,也讓視野更加通透,旅客可近距離欣賞飛機起降。(陳麒全攝)
新式AI智能空橋,可自動貼近飛機艙門靠橋。(陳麒全攝)
新式AI智能空橋,可自動貼近飛機艙門靠橋。(陳麒全攝)
新式AI智能空橋,可自動貼近飛機艙門靠橋。(陳麒全攝)
沿途設有雙向電走道,減少步行距離。(陳麒全攝)
沿途設有雙向電走道,減少步行距離。(陳麒全攝)
沿途設有雙向電走道,減少步行距離。(陳麒全攝)
機場公司邀服務大聯盟熟悉北登機廊廳的旅客出入及作業動線,熟悉動線過程中,各單位體驗到開放式候機區的寬敞舒適。(陳麒全攝)
在熟悉動線過程中,各單位實際體驗到北登機廊廳開放式候機區的寬敞與舒適。新設計採用大面積玻璃帷幕,將遮陽板及骨架設置於室外,不僅能有效調節光線、保持室內溫度,也讓視野更加通透,旅客可近距離欣賞飛機起降。沿途設有雙向電走道,減少步行距離;牆面上展示的公共藝術作品,則爲旅途增添文化氣息。
北登機廊廳樓層配置與既有登機長廊不同,出發層位於三樓、抵達層在四樓,樓層分明、動線清晰。出發旅客可從第二航廈D10登機門銜接至D11至D18登機區,並依循明確指標前往登機口;抵達旅客則可搭乘電扶梯或電梯上至四樓,在上千盞Halo燈具柔和光影的引導下,返回第二航廈辦理入境手續。
北登機廊廳的啓用,不僅是第三航廈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象徵桃園機場持續提升服務品質與運作效率的重要成果。機場公司表示,站在北登機廊廳現場可遠眺壯觀的主體航廈工程與波浪型屋頂,各單位皆對未來整體落成充滿期待。機場公司將持續攜手機場服務大聯盟夥伴,共同克服施工與營運挑戰,爲國門注入新活力、開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