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轉機、貨運齊飛!桃機拚出國門新高度 第三航廈蓄勢待發

▲桃園機場三高齊漲,成爲亞洲轉運熱點與高科技供應鏈核心,第三航廈將帶動整體量能與服務升級。(圖/桃園機場公司提供)

記者錢雅慧/綜合報導

桃園國際機場人潮回來了!隨着疫後旅運回溫、貨運持續飆升,桃機正朝「亞洲轉運中心」邁進。第三航廈作爲國門擴建的關鍵核心,現正加緊趕工中,當中的北登機廊預計年底搶先啓用、2027年整體完工。

資深財經媒體人謝金河最新節目專訪桃機董事長楊偉甫指出,透過第三航廈與第三跑道等重大建設同步推進,國門升級藍圖已逐步成形。

三高成績單出爐!旅運回溫、轉機創高、貨運穩增2025年桃園機場表現搶眼,前5月旅客量已破1957萬人次、全年預估可挑戰4900萬,幾乎重返疫情前高峰。其中轉機人次創新高,達287萬,佔比14.7%,主力爲北美、東南亞航線。

桃機貨運量則持續穩居全球前10、亞太第5,2024年全年處理達227萬噸,其中5成爲半導體、醫材等高科技貨物。隨着臺灣成爲全球高科技製造與出口重鎮,半導體、醫材等高值貨物的空運需求持續攀升,桃園機場已成爲國際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節點。

北登機廊廳年底登場 第三航廈主體2027完工「第三航廈是國門的新面貌!」楊偉甫表示,第三航廈總預算高達1283億元,是臺灣歷來最大單一公共工程,由韓國三星物產與臺灣榮工工程聯手承建,北登機廊預計今年底啓用,主體工程則朝2027年完工邁進。

設計上,三航廈採雙曲波浪造型屋頂,融入臺灣山脈意象,並打造700公尺通透式大廳,搭配大面積玻璃帷幕與自然採光,創造開放舒適的候機空間。針對轉機需求,也導入「一站式安檢」機制,讓來自北美的轉機旅客無需重複安檢,有效節省通關時間。

▲▼第三航廈北登機廊廳預計今年底啓用,設計採大面積玻璃帷幕與自然採光,通透空間讓候機體驗全面升級。(圖/翻攝自謝金河臉書)

升級硬體也升級服務 打造新世代轉機體驗桃園機場強調,第三航廈不只升級硬體,更從旅客角度重新定義轉機體驗,除了導入AR導航、人臉辨識通關係統、親子游戲區、米其林級餐飲區,還提供24小時熱食與免費淋浴間服務,照顧轉機旅客需求。

「我們要讓旅客一進機場就愛上臺灣,這不只是中繼站,是旅程的一部分。」楊偉甫強調,未來還將結合觀光署推出「過境小旅行」,安排外國旅客到西門町、中正紀念堂等景點踩點,創造旅遊停留經濟。

第三跑道與航空城發展雙引擎 擴充運能搶攻空運經濟除了航廈升級,第三跑道也同步推進,桃園機場表示,第三航廈工程總經費約347億元,預計2033年完工。完工後起降容量將提升至每小時80至90架次,滿足未來極端氣候與轉運高峰需求。

此外,桃園航空城開發已吸引輝達(NVIDIA)、超微(AMD)等科技大廠進駐,與桃機共同打造全新自貿園區與加值貨運平臺,未來年創貿易值上看3兆元、創造600個新就業機會。

▲第三跑道工程同步推進中,預計2033年完工,將大幅提升航機起降容量與調度效率。(圖/桃園機場公司提供)

航廈功能再分工 三座航廈發揮整體綜效桃機表示,第三航廈完工後將以北美—東南亞轉機航線爲主力,強化轉運優勢;第二航廈則與其連通,協助支援國際航班調度;第一航廈則將聚焦中短程與商務路線,逐步完成三航廈功能分工與空間整合。

未來三航廈年旅客處理能力將達4,500萬人次,加上三跑道助攻,將使桃園機場具備與亞洲其他轉運機場抗衡的實力。

▲▼第三航廈外觀設計融合臺灣山脈意象,波浪型屋頂兼具排水機能與建築美學,成爲臺灣新國門的象徵。(圖/桃園機場公司提供)

桃機:從硬體建設到旅客服務 邁向小而強、溫度夠的國門標竿桃園機場董事長楊偉甫表示,第三航廈與第三跑道不只是容量升級,更是「服務品質、產業動能與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全面進化。透過一站式服務、自動化系統與在地文化設計,桃園機場將朝「小而強、溫度夠」的新國門標竿邁進,強化臺灣作爲亞太樞紐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