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到年底,每個地市設置一個心理門診或睡眠門診

3月9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舉行民生主題記者會,邀請民政部部長陸治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就民政、就業和社會保障、住房、衛生健康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會上有記者提問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當前兒科和精神衛生優質資源相對短缺,大家看病就醫尚有不便,今年到2027年是衛健委提出的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年,請問有什麼具體舉措?

雷海潮表示,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跟老百姓的健康息息相關,國家在發展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方面一直在努力。據統計,就兒科醫療服務來說,全國有8000多所綜合醫院都能提供兒科門診或住院醫療服務,98%的縣醫院已經設置了兒科。在精神衛生服務方面,現在有3000所左右的專業機構可以提供精神衛生方面的幫助和診斷、治療、康復服務。

雷海潮提到,到了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兒科醫療服務在局部地區有時也會出現緊張情況,在一些大城市表現比較突出。另外,精神衛生方面的需求增長非常迅速,所以在發展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方面還需要持續用力。

雷海潮介紹,要健全兒科和精神衛生的服務體系。還有1%-2%的縣醫院沒有兒科方面的服務能力,要着力填補縣醫院兒科服務能力的空白。把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作爲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爲民服務辦實事的八項工作之一。在精神衛生服務方面,到今年年底,每一個地市都能夠設置一個心理門診或是睡眠門診,向公衆提供更加便利的精神衛生服務。推動全國統一使用“12356”熱線電話,提供精神衛生方面的服務和幫助。

雷海潮還提到,爲什麼現在兒科和精神科的醫生和服務比較緊缺,主要是這兩個專業相對來說勞動強度比較大,不容易與患者溝通,或者說溝通存在一定難度。兒科醫生在醫療機構當中的收入待遇至少不算高,所以也影響兒科醫師隊伍的持續發展,精神科的醫生也是這個問題。所以在引導隊伍發展方面,還需要優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