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多家醫院陸續開設睡眠門診,中、西醫都有!哪款更適合你?

從上學時不願入睡,到工作後難以入睡,數據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羣睡眠困擾率達48.5%,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且學生羣體、中老年羣體問題更突出,睡眠問題已逐漸成爲影響大衆健康的關鍵因素。

今年,國家衛健委提出“每個地市至少設一家睡眠門診”,睡眠健康管理逐步從治療轉向預防。瀟湘晨報·晨視頻梳理髮現,近日來長沙市多家三甲醫院已陸續開設“睡眠門診”。

在這裡,人們到底因爲哪些問題入睡困難?又能通過哪些方式改善?中、西醫開設的睡眠門診分別有哪些特色項目,市民應如何選擇?我們採訪了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和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的相關專家。

中醫睡眠門診:激發“自愈”潛能

中醫治療睡眠障礙已有數千年曆史,其核心理念是“整體觀”與“辨證論治”。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鍼灸推拿康復中心主任劉未艾介紹,“中醫認爲‘陽不入陰則失眠’,需通過調節陰陽平衡、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來改善睡眠。”目前,該院睡眠門診以非藥物療法爲主,包括鍼灸、艾灸、刮痧、拔罐及推拿等外治法,輔以中藥內服調理臟腑功能,二者結合改善睡眠問題。

“哺乳期女性、藥物依賴患者及體質敏感人羣更傾向選擇中醫。”劉未艾提到,在今天的義診活動中,就接診了一位因頻繁起夜哺乳導致失眠的哺乳期媽媽,因擔心藥物影響母乳質量,考慮過後選擇了鍼灸治療。此外,中醫強調“因人制宜”,即根據患者體質制定個性化方案,例如肝鬱氣滯者以疏肝理氣爲主,心脾兩虛者則需補益心脾。

雖然中醫治療週期相對較長,但其注重根除病因。劉未艾解釋:“中醫擅長通過調節身體內環境,激發自身修復能力,減少復發風險。”例如,針對長期熬夜、手機依賴導致的“陰虛火旺”,中醫會通過滋陰降火的穴位鍼灸配合中藥調理。

劉未艾建議:“晚上11點膽經當令,此時入睡最宜養肝血。”對於現代人“晚睡強迫症”,她提出“規律作息、適度運動、飲食有節”三大原則,並推薦睡前泡腳、按壓安眠穴(位於耳後風池穴與翳風穴中點)等方法輔助改善睡眠。

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劉未艾提到,“春天是養肝的好時機,也是我們調整作息、‘養好’睡眠的好時機。”

西醫睡眠門診:科技護航關注睡前和睡後問題

“西醫治療睡眠障礙的優勢在於精準化與科技化。”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賀國華介紹,此前雖未正式開設睡眠門診,但在神經內科的門診中也經常接診到有睡眠問題的患者。今年3月,睡眠門診正式啓動,目前門診配備多導睡眠監測儀、心理評估量表等設備,可全面分析睡眠結構及潛在疾病。

從臨牀數據分析,賀國華髮現睡眠問題較多發生在學生羣體和老年人羣體之中,“學生羣體一般是因爲學習壓力較大、睡前看手機和作息不規律引起;在老年羣體中,也有一大部分人是因爲長期失眠導致慢性失眠,隨着時間流逝助眠藥物效果變差,繼而需要尋求專業的幫助。”

另外,近年來中青年羣體失眠現象也有增多,賀國華分析,這與工作壓力大、生活習慣不良等因素有關,“許多年輕人白天依靠咖啡提神,到晚上就入睡困難了,這也有咖啡因影響的緣故。”

和中醫不同的是,西醫睡眠門診更多的是依靠工具和設備去尋找失眠原因,並關注市民入睡後的狀態。如使用量表測評患者是否因焦慮症入睡困難、通過多導睡眠圖監測發現患者入睡後是否存在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爲障礙、夜間癲癇等相關疾病。“以夜間癲癇舉例,有很多市民在入睡後會發生癲癇,並且僅在夜間發生,如果不及時干預處理,也會對大腦造成損傷,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通過儀器去進行監測。”賀國華說。

什麼程度的失眠應尋求專業幫助

睡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賀國華提到,失眠首先會造成人體免疫能力下降,容易罹患感染性疾病;其次失眠對精神心理也會有很大的影響,比如使人焦慮抑鬱、影響記憶和認知功能,甚至引發老年癡呆;另外失眠人羣患心腦血管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在醫學上,失眠被分爲慢性失眠和短期失眠。一般來說,失眠症狀已經超過三個月,每週失眠超過三天以上,可以判定爲慢性失眠;短期失眠更多的則是倒時差引發的失眠或是飲用咖啡濃茶引發的失眠等,這類可以通過自我調整緩解的失眠問題市民可先自行調整。若達到慢性失眠的標準,則應及時前往睡眠門診進行規範化的治療。

此外,如果被告知在入睡之後有長時間呼吸暫停、拳打腳踢、抽搐等相關症狀,也應及時前往睡眠門診進行睡眠監測,並及時干預治療。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