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個互聯網健康鄉村門診今年將啓動建設

聚焦重點人羣健康需求,今年北京基層衛生服務將有不少“新動作”,助力老百姓就近就便享受健康紅利。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北京市衛健委獲悉,今年本市將建設超15個家庭醫生健康管理中心,建設30個互聯網健康鄉村門診,並基本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科診療服務全覆蓋。本市還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體重管理門診或營養門診,並將體重管理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家庭醫生對“老老人”應籤盡籤

按照市衛健委的工作計劃,今年,本市將聚焦“老老人”等重點人羣健康需求,全面推進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其中,今年將做實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按標準建設不少於20家社區記憶門診,2025年老年人城鄉社區規範健康管理服務率達到65%。家庭醫生簽約工作將更加紮實推進,尤其是爲有需求的“老老人”應籤盡籤。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建設,2025年計劃建成不少於15個家庭醫生健康管理中心,提供集預防、篩查、治療、管理於一體的健康管理服務。強化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實現兒科診療服務全覆蓋。落實《北京市“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體重管理門診或營養門診,並將體重管理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鼓勵社區醫院開展體重管理等服務

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專病特色科室病種範圍將繼續擴大,計劃增加創面門診等病種。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藥學、血液透析、體重管理、睡眠、精神衛生等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佈局也將繼續優化,按照計劃,本市今年將推進村衛生室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一體化管理率達到70%以上,建設30個“互聯網健康鄉村門診”,動態保持規劃內村衛生室納入醫保定點管理全覆蓋。在人才建設方面,今年將全面推進城市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和村級巡診工作,優化城市退休醫學專家支援生態涵養區、中醫博士生基層實踐等,適度擴大規模。持續做好大學生鄉村醫生招聘工作。啓動新一輪北京市“十、百、千社區衛生人才”遴選,將社區衛生骨幹人才納入2025年北京市“高創計劃”醫療衛生平臺項目。

回望過去一年,本市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基礎不斷夯實,推動94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新建、改造,配置設施設備3.4萬臺/套,10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置CT設備。村衛生室全面一體化管理率達50.1%,規劃內村衛生室醫保服務實現全覆蓋。

首批八類慢病納入長期處方範圍

在健康服務能力方面,去年,本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設置全科、預防保健科、中醫科的基礎上,開設康復醫學科、口腔科分別覆蓋60%和75%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血液透析等服務已在15家機構逐步推開。35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提供兒科診療服務。全市66家三級或專科醫院的161個臨牀專業科室確定爲基層專病特色科室培育基地,23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了包括高血壓病、糖尿病等13個病種的專病特色科室498個。進一步細化基層藥事服務,將首批八類慢性病納入長期處方服務範圍。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延時門診和預約疫苗接種服務,2024年延時服務1595.8萬人次、疫苗接種25.8萬人次。

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也在持續提升,去年,城市地區51家三級醫院對口支援遠郊區156家鄉鎮衛生院,20餘名城市退休醫學專家定期赴生態涵養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服務。首次組織近200名中醫博士生到鄉鎮衛生院提供中醫藥診療等服務,年服務量2萬餘人次。建成86個“互聯網健康鄉村門診”,讓農村居民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大醫院專家的診療服務。

文/本報記者蔣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