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中芯產能吃緊到10月 無懼新關稅:未硬着陸
這家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在財報電話會議後表示,中芯國際還沒有跟客戶商討,美國總統川普將對輸美的晶片,課徵100%關稅的議題。不過,應該衝擊不大,多虧了川普在四月宣佈對等關稅時,公司早已擬定好的意外因應對策。
中芯國際指出,經過這幾個月的時間,很多業者不是已經備好足夠的存貨,不然就已找到其它供應商,因此,美國新關稅政策的影響力應該會更小。先前,美國出臺過幾次不同的關稅政策後,其實海外客戶的成本還增加不到一成。
路透社指出,就在川普把中國大陸輸美的商品關稅,提升到145%之後,大陸也在四月反擊,將美國輸中的關稅也提高到125%。六日,川普揚言對進口美國的半導體產品,徵收100%的關稅,但不包括已在或將在美國製造的晶片業者。
在美國沒有從事生產工作,並早在2020年就被美國商務部,列入黑名單的中芯國際,中國大陸是主要的市場,在上季貢獻了84%的營收,比重跟第一季不相上下。同時,美國市場的貢獻度爲12.9%,稍微比第一季的12.6%要多一點。
中芯國際第二季營收年增16.2%,至22億美元。在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獲利(profit attributable to owners)方面,LSEG(倫敦證交所集團)計算後發現,大減19.5%至1.325億美元,低預估值1.833億美元。
中芯國際上季出貨量爲240萬片八吋晶圓,季增4.3%。另外,月產能季增1.85%,達99.1萬片晶圓,產能利用率從第一季的89.6%,增至第二季的92.5%。
中芯國際指出,因爲中國大陸對中低階的類比晶片、WiFi與乙太網路晶片,還有記憶體控制晶片的內需替代需求強勁,故中芯國際的產能供不應求,且吃緊的狀況會一直到十月。
中芯國際表示,第四季通常來說是半導體的淡季,到時候急單以及提前出貨將會減少。因此,預估本季營收只要比第二季成長要多增5%至7%。八日,中芯國際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一度重挫8%,今年迄今,股假已大漲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