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部署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利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國常會部署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利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中國財富網

7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並指出,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演進,要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充分發揮我國產業體系完備、市場規模大、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推動人工智能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創新帶應用、以應用促創新的良性循環。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高端製造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明皓表示,此次會議部署將對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釋放新一輪發展利好,推動大模型、智能體、智能機器人、AI芯片等領域進一步發展。同時,加速場景示範、開源生態建設,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研發設計、產品優化、服務延伸等方面實現更深層次的融合創新,在智能製造、醫療服務等新興領域實現重要突破,帶動新業態、新模式經濟加速發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企業超3.5萬家,我國人工智能企業超5100家,全球佔比約15%,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形成覆蓋基礎底座、行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上市企業超過300家,其人工智能的相關收入佔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總體規模的七成左右。人工智能獨角獸的創新領域廣泛分佈,目前排名前五的包括大模型、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商業智能應用、智算芯片等。

朱明皓認爲,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總體處於世界前列,其核心優勢就在於以製造業爲代表的完備產業體系,十年來,數字化轉型和智能製造的深入推動產生了海量的優質數據。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將推動數據高水平應用,促進傳統優勢產業鞏固競爭優勢、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創新培育,並在豐富應用中迭代升級人工智能關鍵技術,提升人工智能產業國際競爭力。

“無論是機器學習還是深度學習,都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訓練、優化模型。”朱明皓表示,會議提出強化算力、算法和數據供給,將有助於進一步提高人工智能發展上限。未來需要進一步建設行業高質量數據集,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區優化算力中心建設,發展高性能計算芯片和智算芯片,提高算力供給能力。建立健全人工智能開源生態激勵和利益分配機制,鼓勵創新聯合體建設人工智能公共基礎設施平臺,完善開源軟件生態,降低人工智能應用和開發門檻。

會議指出,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要強化示範引領,通過開放場景等支持技術落地。要着力優化人工智能創新生態,強化算力、算法和數據供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建開源開放生態體系,爲產業發展壯大提供有力支撐。

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表示,人工智能新技術要在各行各業找到有價值的應用場景。要鼓勵應用單位開展“人工智能+”先行先試,給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提供更多試驗場,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不斷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會議還指出,要提升安全能力水平,加快形成動態敏捷、多元協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

趙剛表示,要加強模型和數據的合規建設,避免違反隱私保護等法律法規。要加強算法倫理建設,保證人工智能大模型和人類價值觀對齊,同時加強人工智能系統自身安全防護,護航系統不被非法篡改、操控,進而推動人工智能安全、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