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局分析川習會:根本矛盾不易解決 美中地緣戰略角力仍升溫
▲美國總統川普在南韓釜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資料照/路透)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舉行「川習會」落幕,立法院本週將邀請國安局就印太區域經濟、安全情事對臺影響,進行專題報告。根據國安局3日釋出的報告,在美中關係的評估上,認爲有管理爭議持續對話,但根本矛盾不易解決,判斷未來美中地緣戰略角力仍持續升溫。
在「美中」關係部分,國安局認爲有「管理爭議持續對話」,川普與習近平10 月30 日在南韓會談, 美方表示調降對「中」芬太尼(fentanyl)關稅至10%(原20%),且暫緩徵收船舶港口費;中共則停止稀土出口管制1 年,增加採購美國農產品(大豆、高粱)、能源(阿拉斯加石油、天然氣),並與美方解決TikTok 股權轉讓問題。雙方亦商定元首外交議程,川普稱將於明(2026)年4 月訪「中」、習近平擇期回訪。
不過,國安局評估「根本矛盾不易解決」,美「中」戰略互疑,安全威脅、科技競爭等結構性問題難解,且競相強化關鍵科技及原料自主能力,降低相互依賴。此外,美國關切中共在臺海、南海地區軍事活動及脅迫行爲,並將確保美盟在印太地區捍衛自身利益之能力,判斷未來美「中」地緣戰略角力將持續升溫,不易緩解。
至於對於臺灣的影響,國安局表示,「民主供應鏈協作逐漸成形」,川普亞洲行推動與區域國家,在國防科技、關鍵礦產、能源安全等領域相互投資,建構合作網絡,一方面增加抗衡中共經濟脅迫籌碼,另一方面確保民主友盟經濟韌性與安全。
國安局指出,美國與區域國家關鍵產業合作,有助我國結合AI 智慧施政方向,運用半導體先驅產業優勢及經驗,推進與理念相近國家建構可信任之夥伴關係,共建「民主供應鏈」及「新興科技生態系」。
在影響方面,國安局也指出,「美日安保+N網絡加速構建」,美國強調與盟友共同「以實力確保和平」,並以美日安保爲軸心,擴展與南韓、澳大利亞、菲律賓等印太盟友多邊安全協作,除擴大聯演規模、強化聯戰效能外,亦加速軍備研製、強化國防產業合作。美國印太友盟強化防衛意識,展現集體防禦能量,將有助共同遏制中共破壞區域現狀與印太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