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板被吹落到魚池有毒害?事實查覈中心給答案

▲嘉義布袋新塭、義竹東後寮滯洪池的數百面水面型太陽能光電板破損。(圖/攝影中心攝,下同)

記者鄒鎮宇/綜合報導

丹娜絲颱風6日在嘉義縣沿海登陸,重創中南部地區,讓網路流傳「颱風過後不要買中南部的養殖魚,因爲魚可能會吃下破損光電板漏出的毒」說法。對此,事實查覈中心表示,「矽晶太陽能板不影響水質、不會毒害養殖魚」。

事實查覈中心10日表示,颱風期間網路流傳一張屏東縣佳冬鄉外海海上太陽能試驗案場浮臺被摧毀衝上沙灘的照片,嘉義新塭滯洪池的水面型光電板案場也被強風破壞。然而8日突然出現傳言稱「颱風過後不要買中南部的養殖魚,因爲太陽能板破了漏出的粉液非常毒,魚吃了後被撈起,假如人吃了後果難以想像」。

對此,事實查覈中心指出,現在絕大多數太陽能板均是矽晶太陽能板,使用須經安全、抗腐蝕檢測,產生毒性風險極低;即便太陽能板受損泡水,短期也不至於對生物造成危害。

太陽能光電專家表示,太陽能光電板使用前要先通過20年不破壞的測試,做法是將光電板放在85%高溼度、零下10度到85度極端溫度的環境模擬,展開長時間多次的熱脹冷縮循環,以證明其耐用度經得起考驗。

▲▼嘉義魚電共生案場颱風後災損。(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臺灣有數家光電板廠商做過光電板泡水實驗,將完整及破碎的光電板分別浸泡在魚缸裡7天,再請第三方檢測;實驗發現光電板物質並未滲出,也沒有影響水質,魚缸裡的魚均存活。

學者也表示,目前太陽能板幾乎都是結晶矽,且應都有事先依循國際標準進行必要的安全測試,檢測太陽光電模組是否能抵抗環境中水氣、酸性物質與鹽分可造成的腐蝕,所以對於淡水魚池而言,產生污染或毒性的風險極低,民衆無須過度擔心。

不過,若是鹹水養殖魚池(或若有光電板直接掉進海中),長期置之不理則可能會因爲鹽分含量相對較高,加速腐蝕,進而導致污染風險;但若儘速打撈上來,則同樣無須過度擔心。

養殖專家表示,即使海面上的光電板真的因颱風而受損破裂,影響海域也會視海流狀況而定,變數很多,不宜直接連結到「太陽能板物質會被養殖魚吃下肚」;海洋生物學者也認爲,短期內不至於對水中生物造成危害,傳言說法過度誇大。

事實查覈中心表示,矽晶太陽能板不影響水質,對養殖魚無毒性,若有太陽能板掉進養殖池或海中,儘速打撈可免除長期棄置、污染風險。傳言說法過度誇大,引起民衆對養殖魚食安恐慌,因此爲「錯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