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光電板毒魚」謠言 產地發聲:不要傷害養殖漁業

▲嘉義布袋新塭、義竹東後寮滯洪池的數百面水面型太陽能光電板破損。(圖/攝影中心攝,下同)

記者葉國吏/綜合報導

丹娜絲颱風意外讓中南部的光電產業引起關注,網路流傳「颱風過後不要買中南部的養殖魚,因爲魚可能會吃下破損光電板漏出的毒」說法,事實查覈中心直接打臉,產地業者也出面澄清,強調不要傷害南部養殖漁業。

▲嘉義魚電共生案場颱風後災損。(圖/嘉義縣政府提供,下同)

事實查覈中心10日表示,颱風期間網路流傳一張屏東縣佳冬鄉外海海上太陽能試驗案場浮臺被摧毀衝上沙灘的照片,嘉義新塭滯洪池的水面型光電板案場也被強風破壞。然而8日突然出現傳言稱「颱風過後不要買中南部的養殖魚,因爲太陽能板破了漏出的粉液非常毒,魚吃了後被撈起,假如人吃了後果難以想像」。

對此,事實查覈中心指出,現在絕大多數太陽能板均是矽晶太陽能板,使用須經安全、抗腐蝕檢測,產生毒性風險極低;即便太陽能板受損泡水,短期也不至於對生物造成危害。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新塭出身的山美國小校長洪榮正表示,新塭滯洪池不是養殖池,沒有人拿這裡的魚出來賣,希望網路謠言不要傷害養殖漁業。另外也有養殖業者表示,因爲停電已經租用發電機花了許多錢,甚至還有人撐不住、水車無法運轉結果魚都死光,損失上百萬。如今又看到網路謠言,實在令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