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貨幣政策、中小行激進債券投資、匯率、結構型工具,央行重磅迴應
推動經濟持續回升,下半年央行還會採取哪些措施?對於中小銀行較激進的債市投資,央行如何看待?人民幣對美元是否存在升值壓力?央行是否有必要採取穩匯率措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今年是否有增設或提額計劃?
7月14日,針對上述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央行副行長及各司局負責人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全面迴應。據第一財經梳理,貨幣政策方面,下半年將延續“適度寬鬆”基調;對於中小銀行激進的債券市場投資行爲,央行認爲,中小銀行債券投資需把握風險平衡;人民幣匯率方面,有條件保持基本穩定,不尋求通過匯率貶值獲取國際競爭優勢;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方面,將突出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等主線。一系列重磅信號的釋放,爲經濟持續回升和金融市場穩定注入確定性。
下半年貨幣政策基調仍是適度寬鬆
今年以來,貨幣政策持續發力。央行在去年四次實施了比較重大的貨幣政策調整之後,今年上半年又推出一攬子金融支持措施。
談及下階段,央行副行長鄒瀾表示,央行將進一步落實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抓好各項已出臺的貨幣政策措施執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總量方面,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持續營造適宜的金融總量環境。
結構方面,突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點方向,聚焦科技創新、擴大消費、民營小微等方面,強化政策協同聯動,用好用足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傳導方面,強化利率政策執行和監督,更好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維護銀行業市場競爭秩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防範資金空轉,把握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保持自身健康性的平衡。
完善貨幣政策框架方面,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的利率調控機制,優化貨幣政策中間變量,不斷完善貨幣政策工具體系,健全可置信、常態化、制度化的政策溝通機制,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中小行債券投資需保持合理的“度”
今年以來,有不少中小銀行仍然採取比較激進的債券投資政策,央行如何看待他們的投資風險?
“中小銀行基於自身資產配置的考慮,選擇適當增持債券,增加安全資產配置,平滑經營利潤波動,應該說在監管允許範圍內是合理的。”央行金融市場司負責人曹媛媛迴應稱。
她表示,銀行自發買賣債券,對市場也會起到穩定器的作用。當債券利率相對於貸款利率比較高,而且價格比較低的時候,銀行會買入債券,這有助於穩定市場。反之,當債券利率較低、債券價格較高時,銀行賣出部分債券能夠實現自身的利潤,也能夠保持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不過,曹媛媛強調,中小銀行債券投資需要保持合理的“度”,要把握好投資收益和風險承擔的平衡。對於個別債券投資較爲激進的金融機構,應該關注債券面臨的利率和信用風險。
她表示,央行將持續加強市場監測,及時將監測到的高風險機構的信息共享給機構監管部門,關注資本充足率以及市場風險,同時央行將持續加強市場建設,不斷豐富利率和信用風險管理工具,發揮好市場機制作用,切實防範金融市場風險。
中國不尋求通過匯率貶值獲取國際競爭優勢
一直以來,市場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變化都非常關注。美元指數、美債收益率波動加大,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一定溢出效應。
近期,市場關於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壓力頗爲關注。對此,鄒瀾表示,當前,美元走勢仍然有不確定性,但中國國內基本面持續向好,人民幣匯率保持雙向浮動、基本穩定具有堅實的基礎。
首先,國內經濟進一步回穩向好。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開局良好。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經濟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中國經濟將延續高質量發展的態勢。
其次,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下半年重啓降息。主要發達經濟體處於降息週期,市場對美聯儲重啓降息的預期升溫,中美貨幣政策週期的錯位將得到改善,中美利差將趨於收窄。
另外,國際收支基本平衡。2024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與GDP之比爲2.2%,處於合理均衡區間。
隨着對外開放穩步推進,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增強,跨境資本雙向有序流動。今年前5個月,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資金淨流入約1000億美元。
上半年,企業套期保值率和貨物貿易項下人民幣跨境收支佔比這兩個數據均提升至30%左右,企業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明顯提升。
鄒瀾強調,中國不尋求通過匯率貶值獲取國際競爭優勢。央行的匯率政策立場是清晰和一貫的,將繼續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保持匯率彈性,同時強化預期引導,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突出支持科創、消費
今年5月,央行推出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其中不少是結構性政策工具,加力支持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比如,央行創設了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和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專門用於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支持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融資,同時支持債券市場“科技板”建設。
從量上看,央行增加並優化了部分工具的額度,增加了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各3000億元,將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5000億元額度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3000億元額度合併使用。
價格方面,降低了再貸款利率,將支農支小再貸款、抵押補充貸款和各個專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
這些結構性政策措施已經在5月底前全部實施啓動,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據鄒瀾介紹,截至5月末,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簽約的合同金額已經達到1.74萬億元,企業可以隨時提款使用。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爲股權投資機構發債融資提供了有效增信支持,截至6月末,銀行間市場已經有27家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累計超過150億元。
他表示,下一步,還將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繼續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的原則,在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基礎上,突出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等主線,進一步提升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