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漲價夾擊 公益月餅訂單減

伊甸基金會的桃園庇護工場,每年中秋節銷售約佔整體營收1/3,今年原定販售1.4萬盒月餅,但到9月中旬實際僅有去年同期6成。(蔡依珍攝)

中秋月餅能爲公益團體帶來不小營收,但今年訂單大減,伊甸、唐氏症和喜憨兒基金會銷量僅達過去6成,直言美國關稅造成國內企業、消費者轉趨保守,政府訂單也因中央預算爭議受到影響,加上各式原料狂漲,禮盒卻不敢漲價,業績堪稱疫後最差。

伊甸基金會桃園庇護工場每年中秋節檔期銷量約佔整體營收1/3,今年原定販售1.4萬盒,但到前2周只賣出約6000盒,只有去年同期6成,推估今年閏年中秋比較晚,買氣推動需要醞釀一些時間,加上大環境變動原因多,影響整體採購熱度,雖然成本上漲3至5成仍勉力維持價格。

喜憨兒基金會公益行銷部總監武庭芳直言,訂單已連3年減少,如今關稅造成國內企業、消費者轉趨保守,企業或政府訂單也受到影響,往年可銷售超過10萬盒,今年至9月中旬只達預期目標的6成5。

武庭芳表示,俄烏戰爭爆發後原物料一直漲,喜憨兒基金會堅持使用天然奶油,成本就受影響,去年不敢漲價,但今年實在撐不下去,漲幅約1成,月餅價格從3、400元品項至1000多元都有。

唐氏症基金會表示,今年中秋月餅銷量受關稅影響,企業訂單明顯減少,目標爲2萬盒,9月上旬銷量僅達6成,每年舉辦募集大衆愛心幫助社會的送愛活動也僅賣出2/3,麪粉、雞蛋及各式內餡都調漲,儘管利潤變薄也不敢反映在售價上。

苗栗幼安教養院院長林勤妹表示,今年月餅銷售訂單量不到去年的一半,整體經濟不景氣,使消費者支出更謹慎,且市場競爭激烈,家庭自制月餅及企業改贈禮券或獎金,也減少傳統月餅禮盒需求。近期社福詐騙募款事件也影響捐款人的信任,進而降低購買意願。

苑裡東風更生陽光人本關懷協會總幹事林彥伶指出,近期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加上關稅與國際因素增加成本,但售價仍維持去年水準,協會只能自行吸收,希望大衆協助弱勢家庭維持生計,幫助更生人逐步重返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