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搶先機 專家提兩個N策略

國策研究院18日舉行「美中貿易科技戰與G7峰會」座談會,臺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提出「兩個N」談判策略:一是「Big Number」,二是「Be the Number One」。(劉宗龍攝)

國策研究院18日舉行「美中貿易科技戰與G7峰會」座談會,臺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表示,近期美中在倫敦達成關稅框架協議,畫出全球貿易談判的55%上限與10%下限,有助於政策可預測性。他主張臺灣應改變過去保守立場,提出「兩個N」談判策略:一是「Big Number」,二是「Be the Number One」。李鎮宇強調,臺灣在高階半導體供應鏈具戰略地位,應利用此優勢在重構中的經貿秩序中佔得先機。

李鎮宇表示,這一輪美中關稅談判的「上下限」基本上出來了。美國對中國目前落在55%,另外美國跟英國談成的框架則落在10%。有了這個區間,企業才知道怎麼規畫供應鏈,政府才知道怎麼拿出談判籌碼。

臺灣在這一輪跟美國的關稅談判上,到底要怎麼談?李鎮宇建議,可採取「兩個N」策略:「第一個N是Big Number,第二個N是Be the Number One。」

李鎮宇表示,「Big Number」,就是給川普最愛聽的東西:大數字。川普從不怕誇張,只怕冷場,他最喜歡的不是邏輯,是鏡頭;不是細節,是大數字。「問題是,Big Number要能通過臺灣國內政治這一關,才能兌現。臺灣現在朝野鬥得這麼兇,這種大型投資案要形成共識,難度不小。」

李鎮宇指出,第二條路就是「Be the Number One」,去當第一個主動出來談判、制定框架的國家。「成爲第一個,整個架構就會按照你的模式來設計。川普最吃這一套:你在別人都還在觀望時就主動出牌,他會覺得你是朋友,是雪中送炭。」

臺灣有沒有資格當Number One?李鎮宇認爲當然有。「我們是美國目前最大的高階半導體供應國,美國很多政策其實就是爲了確保這條供應鏈不會斷。現在中國晶片能力還在追,短期內很難取代我們的位置。如果我們能夠在關稅架構上搶得先機,不但可以幫臺灣半導體業建立更長期的保障,也可以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卡到一個比較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