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美商鄧白氏發布第3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下降6.5% 連跌3季

美商鄧白氏(Dun & Bradstreet)今日發佈《2025 年第三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及《臺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報告顯示,在全球貿易放緩、關稅威脅與銷售動能疲弱下,全球企業信心再度下滑,整體季減6.5%,爲連續第三季下跌,年初至今累計跌幅已達近20%。

全球總體觀察:出口需求疲軟,政策與關稅不確定性持續升高

2025年第3季全球企業面對出口需求轉弱、政策不確定性升高及高利率環境持續等多重挑戰,對未來景氣的信心明顯轉趨保守。供應鏈佈局調整、投資縮手與資金壓力升溫,正成爲企業調整營運節奏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國際間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特別是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爲全球貿易環境增添了不確定性。各國企業、包括臺灣市場,都在密切關注其對供應鏈佈局與市場策略的影響。多數產業與區域的企業信心同步下滑,顯示全球經濟仍處於高壓震盪期,企業普遍採取更審慎的策略應對變局。

2025年第3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關鍵發現:

(1) 全球企業樂觀指數:本季GBOI季減 6.5%,已是連續第三季下滑,年初至今累計跌幅已達近 20%,顯示全球企業對未來景氣的信心持續探底。在各產業中,製造業的跌幅最爲明顯,達到-8.3%,遠高於服務業的-5.4%。進一步分析,金屬製造業(-14.6%)、汽車業(-12.5%)和機械設備製造業(-11.1%)受創最深,這可能與全球需求疲軟及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對重工業的直接衝擊有關。無論是先進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其指數都同步下滑 6.5%和6.4%。

(2) 全球供應鏈連續性指數:全球供應鏈連續性指數本季季減 9.7%,延續了年初以來的負面趨勢,表明企業對供應鏈的穩定性與連續性信心持續減弱。與企業樂觀指數類似,製造業在此項指標的跌幅(-13.6%)也明顯高於服務業(-7.5%),反映出製造業在當前全球供應鏈重塑和地緣政治風險下的敏感性。

(3) 全球商業財務信心指數:全球商業財務信心指數本季下滑 3.4%,顯示企業對自身財務狀況的信心普遍趨於保守。在臺灣儘管跌幅相對較小,微跌 0.3%,但這已是連續第三季下滑,並降至七季以來的新低。這明確反映出臺灣企業對於當前高利率環境下的借貸成本、市場的收款效率以及整體風險控管的壓力正在持續升溫。

(4) 全球商業投資信心指數:全球商業投資信心指數本季下跌 13.1%,創下近三季以來的最大跌幅,凸顯了全球企業在當前不明朗的經濟前景下,對於資本支出和擴張計劃普遍採取觀望態度。在臺灣,中型企業的投資信心驟跌 31%,反映出中型企業對於未來經濟條件的高度不確定性,導致其在進行長期投資決策時更加謹慎。此種保守的投資行爲,可能會成爲未來經濟成長的阻力。

(5) 全球企業 ESG 指數:儘管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全球 ESG 指數在第二季仍微幅上升 0.1%,主要由新興經濟體所帶動,顯示企業對於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關注並未停滯。在臺灣市場,ESG 指數本季季增 5.3%,其中製造業和服務業分別成長 6.9% 和 4.2%,這一顯著增長可能表明臺灣企業正積極朝向永續營運方向調整,並因應即將於 2026年上路的 CSRD企業永續報告指令,將永續發展納入其核心營運策略。

全球企業樂觀指數2025Q3。資料來源:鄧白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