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2025年第一季 臺灣企業樂觀指數「跌1成」
2025Q1臺灣企業樂觀指數(BOI)爲141,受訪企業重新評估認爲仍需保持謹慎態度。圖/美商鄧白氏
全球景氣走在回溫的路上,臺灣企業企業維持競爭力同時,也更謹慎評估市場風險,對國際市場看法的保留程度更甚於國內市場,最新的企業樂觀指數出現下調。
美商鄧白氏6日發佈2025年第1季《臺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結果,2025年第一季臺灣企業樂觀指數爲141,較上一季(2024Q4)下跌約1成,仍高於去年的前三季,造成樂觀指數下跌的原來,來自新增訂單量和銷售價格兩項,指數分別下滑32%和27%,顯示臺灣企業對市場需求的謹慎態度。
鄧白氏國際市場首席營運長鮑文安(Julian Prower)指出,全球經濟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臺灣企業的謹慎情緒持續提升,反映在此次臺灣企業樂觀指數的下滑。
《臺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是用於衡量臺灣商業社羣的脈動。鄧白氏每一季都會根據產業對GDP的貢獻,從鄧白氏全球近6億筆的商業信用數據資料庫中隨機抽取來自制造業和服務業類別的公司樣本。其所擷取的樣本是臺灣地區的商業縮影。受訪企業在調查中,回答前一季的實際狀況與下一季的預期成長(與去年同期相比是否增加、減少或沒有變化)),以瞭解不同產業別企業對景氣的樂觀程度。此次調查於2024年8~9月期間進行。
針對2025Q1調查結果,就產業面,服務業比製造業更保守小心地看待本季的商業環境。另外,庫存水準策略變得非常保守,與前兩季的高水準形成鮮明對比。調研團隊指出,儘管整體指數表現不如前期,但對新僱用員工的預期卻是自2020年第三季以來的最高水準。
就企業規模而言,鄧白氏指出,臺灣的中型企業,樂觀表現比2024年第四季度提高了4.3%,這部分和全球調查結果相當不同,歸因於企業對銷售量、淨利潤和僱用員工數上的期待,彌補了對新增訂單與銷售價格的保守態度。其中淨利潤的樂觀指數連三季成長,更表明臺灣中型企業應對環境變化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