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 地方設臺美交流平臺自救

臺北市長蔣萬安(前排中)、美國在臺協會商務組長歐潔(前排左二)16日出席「臺美城市產業商機媒合會」。(陳俊吉攝)

不少企業受臺美關稅衝擊,基北北桃16日攜手邀美國19州政府、4大產業協會及超過300家臺美企業在臺北舉辦媒合會,打造全臺首創國際合作平臺,整合美國多州產業資源供臺灣企業接觸,並分析美國市場動態。臺北市長蔣萬安表示,面對關稅挑戰,北市府秉持「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原則因應,關稅雖對臺灣出口導向產業造成衝擊,但也看到全球產業鏈重組契機。

基北北桃昨日攜手在臺北舉辦「臺美城市產業商機媒合會」,蔣萬安、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新北市經發局長盛筱蓉、桃園市經發局長張誠,以及美國在臺協會、美國各州駐臺辦事處、臺灣美國商會與工商團體代表們皆出席。

蔣萬安指出,此次合作不僅代表臺美持續創造新商機,也開啓臺美經貿關係新篇章,「媒合會」有2大亮點,包括首次整合美國多州產業資源,透過單一平臺讓臺灣企業接觸;由美國官方解析美國市場、動態及產業發展,深入分析美國目前市場動態,爲臺灣產業掌握最新狀況。

他表示,市府4月成立專案小組因應關稅衝擊,每週定期跨局處開會,他也親自走訪產業第一線聽取心聲,並擬定地方稅分期延緩徵收、勞工扶助等營運措施,盼在臺北經貿基礎上進一步架構臺美交流平臺。

邱佩琳表示,全球供應鏈正面臨美國關稅政策挑戰,企業已不適合單打獨鬥,須跨域合作與國際接軌,基隆是北臺灣重要港口城市,產業與全球貿易高度連動,將持續推動數位轉型、海外拓銷與產業鏈重組,透過基北北桃合作平臺建立「區域聯防」機制,讓企業開拓新市場,迎向國際競爭。

美國在臺協會商務組長歐潔說,團隊首要任務爲強化美臺商務合作關係,北市作爲臺灣商業之首,更是企業邁向全球市場重要門戶,臺灣企業也可透過赴美投資,重新調整供應鏈佈局,讓競爭力更長遠。

臺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黃文榮分析,臺美貿易關係多面向,也可把關稅衝擊解讀成臺美合作契機,臺灣產品不只賣到美國,還可與當地產業合作,或引入美國工業提高臺灣產業能量,例如亞利桑那州無人機賣來臺灣,除商用外,很多產業零組件也能與臺灣合作,透過臺商佈局、美國行銷能量,促成全球商機「把餅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