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錦囊/以人為本的管理 共創價值
某知名公司因涉及強迫勞動,近日遭美海關及邊保局發佈暫扣令。整起案件撲朔迷離,有待勞動部釐清真相。但它讓筆者憶起30年前的兩件事,雖事過境遷,依然值得深思。
筆者在某公司剛任職時參與一任務,因首次接觸不瞭解狀況,聽從指示僅戴上簡易裝置就入室工作,現場飄散滿室粉塵,導致身體有些不適。另一是筆者曾服務於某外商,當時因年輕沒積蓄,戴着一條些微破損的皮帶,想說它被西裝遮蓋,沒人看見,就不急着換新;想不到在端午節前,主管送筆者一個禮物,是一條嶄新的高級皮帶。
這兩件事並不相關,但從組織運作來看,有深刻意涵:首先,要執行風險性任務,應有完善的安全裝備與具體措施保護員工;此外,事前應有完整教育訓練,讓參與者理解曝險程度,以及若發生工安事故應如何自處的方法。其次,在打開主管禮物當下,筆者內心經歷震驚、感謝與感恩的情緒轉變,這一充滿關懷的善意舉動,說明這位主管關照員工的細膩心思。
該外商是一家善待員工的企業。例如提供比臺灣企業相對優渥的薪酬水準、有較完善的教育訓練制度、幾乎可按時上下班、重視團隊互助合作。此外,主管也樂於透過分享與討論,在朝向公司目標努力之際,協助員工釐清未來職涯發展。
上述種種措施,都是以人爲本的管理作爲,是一種以信任與誠信爲核心的企業文化。因深受啓發,筆者日後經營事業也秉持類似理念來帶領團隊。借鏡外商公司,我國廠商應有以下幾點體認:
一、尊重員工提高其工作滿足感:不當的管理方式常帶給員工焦慮和心理壓力,例如職場中的排擠霸凌、批評謾罵與粗暴剝削等。這些行爲不僅影響員工情緒和工作表現,也會削弱他們對公司的忠誠度。
廠商可從多方面提升員工工作滿足感,但最基本的,應支付合理薪酬保障員工生活、促進和諧的同儕關係,並打造安全且具支持性的工作環境。當員工感受到組織支持,他們纔會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工作。
二、承擔更高標準的社會責任:隨着人類文明的推進,先進國家對各項規範日趨嚴格,例如跨國企業經營需符合責任商業聯盟(RBA)準則。它促使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除追求經濟效益外,還要承擔對環境保護、勞工權益、人權保障、健康安全的高度責任管理。
這說明我國廠商若欲拓展國際市場,必須積極推動供應鏈透明度,公開環境與社會責任表現,建立堅實的倫理與公平價值體系,以贏得消費者及各方利益相關者的信賴。
三、創新有賴全體員工齊心努力:創新牽涉到很多複雜因素,光英明領導並不足以保證創新。事實上,不僅是研發或生產單位,行銷、人資、財務各領域也都仰賴創造性思維來解決棘手的複雜問題。換言之,每位員工都可爲創意創新做出不同貢獻。企業若能照顧好員工生計,肯定其貢獻並共享利潤,則全體員工必定齊心協力,發揮集體智慧,爲企業創造更高價值。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廠商唯有建立尊重員工需求的工作環境,善待員工,方能留住優秀人才,進而深化整體人力資本與知識資本以迎接挑戰。知易而行難,若能真正落實,將是我國廠商邁向下一階段成長的重要基石。
(作者是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事業經營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