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錦囊/與時俱進 擺脫管理三迷思

管理工作是一項持續不斷的成長過程。管理者透過不斷地解決問題,累積自身的管理經驗與量能,以應付未來的種種變數與挑戰,就如同寒帶動物累積脂肪度過寒冬。

爰此,傳統管理者習慣以過去的經驗與思維,來應對眼前變動的環境。然而,在這個萬事萬物日新月異的年代,企業所面臨與遭遇到的問題,卻可能是難以依賴過去經驗來解決的全新困境。例如新冠疫情期間,在遵守政府政策及遠距辦公時,如何兼顧員工與客戶關係的維護工作即是一例。

而這些跳脫過去管理經驗的新挑戰,不但提供我們對於嶄新管理思維的學習與思考機會,同時也讓我們反思,受限傳統管理思維對於組織危害的種種問題,以及如何以嶄新的思維來突破現狀,並養成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

以下三個管理上的迷思,供新時代的管理者參考:

迷思一、以命令式管理面對問題

命令式管理着重於透過職權與威權,指揮所屬一舉一動,可收快速執行之效。然而,此舉卻容易造成獨斷獨行、壓縮員工發揮的空間與削弱應對能力,並養成組織消極面對問題的文化。

建立溝通思維,從透過良好的溝通管道開始,嘗試接納不同的想法,可避免先入爲主所造成的偏見,同時培養員工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迷思二、以寡頭式管理思考問題

寡頭式管理着重於透過中央集權方式,以維持單一的決策結構號令天下。然而,此舉卻可能導致組織效率低下,並弱化應付突發狀況的功能,不利組織處理問題的靈活性與彈性之維繫。

建立團隊思維,藉助團隊的力量,發揮羣策羣力精神,如雁羣飛行隊形,輪流承擔領頭雁之責任,透過相互扶持與激勵,運用集體智慧來思考對策。

迷思三、以經驗式管理解決問題

經驗式管理着重於憑藉着過去豐富的經驗,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然而,此舉卻可能面臨個人知識與經驗不足的難題,以致於出現錯估今非昔比的情勢,而導致全盤皆墨的窘境。

建立彈性思維,全面提升組織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管理思維,在現有的經驗基礎上,加入廣納建言渠道,以培養員工隨機應變的能力。

傳統管理者經常忽視自身本職學能與經驗上的極限而不自知,產生上述迷思,進而阻礙管理思維與作爲之精進。因此,管理者必須有所體認,管理思維影響組織的運作與發展甚巨,不得等閒視之。

「膠柱鼓瑟」原意是指將瑟的弦柱黏固才彈奏它,如此一來便無法彈出高低的音調。而「食古不化」原意是指學習了古代的知識,而不懂得理解與應用,就如同進食而不能消化一樣。這兩則成語,都是藉以比喻做事一味守舊、拘泥而不知變通。

新世代的管理者應借鑑古人智慧,持續吸收新知,適時調整、修正及改變管理心態與作爲,才能讓自己與時俱進,隨時爲應付下一個問題做好萬全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