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施壓 陸企發穩定幣喊卡
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及京東集團已暫停在香港發行穩定幣的計劃。圖爲螞蟻集團意圖。圖/美聯社
官方施壓 陸企發穩定幣喊卡
多家中國科技巨頭原本有意參與香港的穩定幣計劃,卻因北京監管機構示警而全面喊卡。外媒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與中國電商巨頭京東,近期已暫停參與香港穩定幣計劃,原因是北京擔心私人企業發行穩定幣,會對中國人民銀行的數位人民幣計劃構成挑戰。
穩定幣是一種與法定貨幣(如美元)掛鉤的數位資產,旨在維持固定價值,用戶可透過穩定幣在不同加密資產間轉移資金。與比特幣等波動劇烈的虛擬貨幣不同,穩定幣被視爲加密金融體系的重要「中介資產」。
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8月1日正式生效,該條例要求在香港發行穩定幣的機構,須向香港金管局申請牌照。首批牌照預計2026年初發放。
香港金管局表示,已經收到36家機構提交的穩定幣牌照申請。顯示全球對香港穩定幣有高度興趣。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人民銀行近期要求相關企業不得推進任何形式的私人穩定幣發行。監管單位擔憂,若放任民間公司發幣,將削弱人行在貨幣發行上的主導權,並可能影響數位人民幣推廣進度。
業界人士分析,這背後的核心問題在於「鑄幣權究竟應屬於央行,還是市場上的私人企業?」此一討論在全球各主要央行間也備受關注。
螞蟻集團與京東原先均參與香港金管局推動的穩定幣計劃,但在接獲中國人民銀行及網信辦等監管機構的指示後,兩家公司已暫停相關作業。
報導指出,螞蟻集團以及京東於6月先後表態有意參與穩定幣計劃,且市場一度預期將推出與港元或是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產品。
然而,7月人行前行長周小川在一場閉門論壇上公開呼籲,應對穩定幣保持審慎態度,警告若缺乏監管與實際支付需求基礎,過度投機恐引發金融風險。周小川指出,「必須防範市場對代幣化資產的過度炒作,並重新評估其在支付與金融體系中的實際功能」。
投行摩根大通近期報告指出,若穩定幣在全球被廣泛採用,反而可能增強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
該行預估,穩定幣市場最終規模可能介於5,000億至2兆美元之間,目前約99%的穩定幣均以美元或美元計價資產爲支撐。不過,歐洲央行曾警告,美元掛鉤穩定幣的普及,恐削弱歐元區貨幣政策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