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官媒信心喊話 經濟長期穩定
十一中秋假期,大陸各地人潮不斷,圖爲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龍門古街景區,民間藝人爲遊客表演噴火。(新華社)
大陸「十一」長假期間,《人民日報》從9月30日開始到10月4日,連續5天刊發「鍾才文」署名文章。文章強調,大陸當前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供強需弱特徵較明顯,但也喊話,不能因爲部分經營主體感受不好就否定整體經濟形勢。
上述系列評論文章被歸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的中國經濟專論」欄目之下,均發表於《人民日報》要聞版,不只引起關注,更有爲四中全會造勢的味道。
其中,一篇題爲〈深刻認識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內在邏輯〉文章稱,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能夠避免西方多黨制下的政策短視、朝令夕改等,爲大陸經濟長期發展提供重要穩定錨。
文章提到,戰略規畫引領和有效宏觀調控相結合,是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獨特優勢,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超大規模市場和創新驅動發展相互促進、良性循環等說法。
另一篇題爲〈科學客觀看待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態勢〉文章則坦言,大陸當前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國內大循環存在卡點堵點,供強需弱特徵較明顯,內需特別是消費增長內生動力不強,物價持續低迷,一些企業經營困難,一些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凸出,一些城市房地產市場在止跌回穩過程中出現波動。
但文章也提醒,產業轉型升級不是一個齊頭並進的過程,不是「齊步走」,而是有快有慢、有先有後,不同區域、行業、羣體會出現分化,宏觀數據與部分微觀主體感受會有「溫差」。
文章舉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下,智慧化、資訊化運用好的行業,企業效益和員工待遇會得到顯著提升,相反一些轉型慢的傳統行業企業和從業者,日子就可能難過一些。對此要全面看待,不能因爲部分經營主體感受不好就否定整體經濟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