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直擊丨半年跑贏過去一年 300億新目標下的泡泡瑪特增長邊界
觀點網 儘管早有預期,泡泡瑪特最新的業績表現還是再次讓市場意外。
在雪球平臺上,有投資者這樣表述“就像一個田徑運動員不停奪冠的同時不斷刷新着自己的PB,不斷迫近自己的完全體和巔峰。”而最新的這份中期業績公告顯示,僅六個月時間,泡泡瑪特的收入、利潤均已經超越了2024全年。
業績公告發布後的第二天上午,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寧在發佈會上“更新”對全年業績的指引。
說是“更新”,實際上是因爲早在年初,王寧就於2024年年度業績發佈會上預期2025年同比2024年有50%以上增長,預期泡泡瑪特在2025年實現超過200億元的銷售額。但從上半年的表現來看,顯然是“低估”了。
最新的指引是300億元,這一數值相較於2024年的全年營收130.4億元,增長了130%。同時,該公司預期全年經調整的淨利潤率在35%左右,今年上半年該項數值爲33.9%。
亮眼數據背後,推動泡泡瑪特再造里程碑式業績的關鍵又是什麼?
講好IP故事
回到業績本身,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的收入達到人民幣138.76億元,同比增長204.4%;經調整淨利潤47.1億元,同比增長362.8%;毛利率70.3%,同比增長6.3%。
IP是泡泡瑪特的核心,今年上半年,THE MONSTERS家族中的LABUBU在全球的風靡有目共睹,這也成爲推動泡泡瑪特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共有13個藝術家IP收入過億,5個IP收入超10億元。其中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在報告期內分別實現收入48.14億元、13.57億元、12.21億元、12.18億元和11.05億元。
THE MONSTERS的收入增幅高達668%,按IP劃分,其收入佔比爲34.7%。對毛利的貢獻爲13.6億元,取得73.5%的同比增長。收入貢獻第二高的是MOLLY,佔收入比重爲9.8%。
按IP劃分的收入明細,圖片來源:企業公告,商業客截取
而事實上,圍繞單一IP增長上限及IP矩陣均衡發展的討論,一直伴隨着泡泡瑪特。
在業績發佈次日的發佈會上,王寧也對此做出迴應。他在發言中強調,泡泡瑪特是一家平臺化企業,從最開始的一個IP到現在越來越多,每個IP都各具特色,各有各的特點,也都受到了不同消費者的喜歡。
他認爲,“從佔比上來講,首先我個人不認爲,哪個IP佔比特別大就不健康……當然,我覺得更多元的IP可以證明我們是一家相對來說更健康的一個平臺化公司。我們也會給到所有IP更多資源,希望各個IP在自己不同的路線上,能夠給不同的消費者帶來一些陪伴和快樂,我們希望每個IP都能夠有自己的特點。”
對於泡泡瑪特而言,每個IP的風格和想要表達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如何能讓每個IP將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大家,是泡泡瑪特更關注的方向。
再以LABUBU爲例,作爲THE MONSTERS家族中的一員,LABUBU已經躋身世界級IP行列,成爲2025年上半年全球最熱門的IP之一。
王寧談到,“大家比較關心銷售增長的數字,但實際上對於我來講,更關心LABUBU成爲一個世界級IP背後的意義……當一個IP成爲世界級之後,其真正的商業價值纔剛剛開始。”
成爲世界級或者是一個符號化的超級IP以後,可以挖掘的品類很多,產品的開發方向也很多。他補充道:“其實我們今年對LABUBU的產品開發是相對比較剋制的,沒有過度消耗這個IP。”
而在本週,泡泡瑪特將發售迷你版LABUBU,“它的適用場景會更多元,相信會成爲超級爆款。”
全球化的泡泡瑪特
LABUBU在全球市場足夠火爆,但客觀而言,不同地區消費者的喜好以及業務發展程度仍存在差異。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通過滿足用戶多元化品類及IP需求、精細化提升運營效率,拉動了中國各渠道的銷售增長,收入達到82.83億元,同比增速135.2%;
而亞太收入達到28.51億元,同比增長257.8%;美洲收入達到22.65億元,同比增長1142.3%;歐洲及其他地區實現收入4.78億元,同比增長729.2%。
按區域劃分,中國、亞太、美洲、歐洲及其他地區的收入佔比分別爲59.7%、20.6%、16.3%、3.4%。中國以外海外地區的營業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0.4億元提升至55.9億元,佔總收入比重已接近二分之一,上年同期僅爲22.8%。
按區域劃分的收入明細,圖片來源:企業公告,商業客截取
在管理層看來,美洲、歐洲及其他地區的持續快速增長,也充分證明泡泡瑪特可以成爲世界級的消費品。而伴隨着快速增長,有望在下半年達到去年中國市場的收入水平——35.21億元。
按照渠道劃分,美洲市場的收入主要來自包括泡泡瑪特官方網站、TikTok平臺等線上渠道,對應占比58.6%,這部分收入爲13.27億元,同比增長1977.4%。
線下收入爲8.42億元,增幅達744.3%。數據顯示,美洲零售店數量從2024年上半年的10間增長到2025年上半年的41間。業務的快速擴展和單店收入的增長推動了線下收入的增長。
此外還有少部分批發及其他收入,佔比約4.2%,同比增長413.5%至9592.7萬元。
有明顯不同的是,歐洲市場主要收入來自線下渠道,與線上、批發及其他渠道的收入分別爲27.65億元、16.5億元、3619萬元,佔區域收入比重爲57.9%、34.5%、7.6%。
在上半年,歐洲及其他地區零售店數量也有明顯增長,由2024年上半年的9間增長到2025年上半年的18間。
整體而言,海外市場的店鋪規模由2024年上半年的58家,增至今年中期的128家,單店平均營業收入由1179萬元增至2349萬元,增幅達99.24%。
門店的有效擴張及運營效率的持續攀升,成爲泡泡瑪特海外業務高速發展的核心動力。
也基於此,泡泡瑪特接下來將繼續推進線下的佈局,計劃在法國巴黎、澳大利亞悉尼、意大利米蘭、美國紐約等,持續推進旗艦店以及旅遊零售店的佈局,打造具有高影響力的標杆門店,預計到年底將達到海外市場超200家門店的佈局。
相反,對國內門店的要求,由數量的增加轉爲希望把每個門店都能夠做好,包括空間形象、人才管理、陳列升級等方面。
此外,隨着對海外市場的深入佈局,泡泡瑪特在不同地區擁有了直營團隊,除了運營事務本身,未來還將組建藝術家挖掘和服務的團隊。與更多當地市場的藝術家合作、簽約,打造本土化產品。豐富產品線的同時,提高品牌知名度,從而提高潮流文化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
播撒新業務種子
實際上,手辦類產品一直是泡泡瑪特的核心品類,但在今年上半年,毛絨品類首次實現“超車”,成爲泡泡瑪特當前的第一大品類。
從具體數據來看,上半年,毛絨產品實現收入61.39億元,同比增長1276.2%,佔收入的44.2%。但在去年同期,收入佔比僅爲9.8%。
按品類劃分的收入明細,圖片來源:企業公告,商業客截取
據悉,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爲10個IP推出近20款毛絨產品,涵蓋軟臉、硬臉款式,採用不同尺寸大小和材質,涉及的IP包括LABUBU、SKULLPANDA、BABY MOLLY、CRYBABY、HACIPUPU等。
泡泡瑪特認爲,毛面料的升級豐富了產品的柔軟質感,通過不同工藝實現互動功能,改變了軟毛產品單一的陪伴屬性,增加了更多可玩性。得益於產品出色的展示性與搭配功能,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持續加深了與現有粉絲的情感連接,也爲品牌與IP拓展了更多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的年輕粉絲,使其毛絨產品在年輕消費者中牢固佔據優勢地位。
手辦品類在基數的情況下,依然實現了94.8%的同比增長。MEGA是泡泡瑪特在2021年面向高端潮玩收藏市場推出的產品線。2023年,正式升級爲“MEGA COLLECTION”,聚焦潮流、藝術與IP內容,以潮流收藏玩具爲媒介,探尋審美表達,記錄時代靈感,助力年輕人成爲時代文化的收藏家。
從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已經發布了近150款MEGA產品,其中不乏各種經典藝術家聯名、非遺合作、潮流品牌共創等高光系列臻品,實現了高端圈層影響力的突破與沉澱。
在推出MEGA COLLECTION的第五年,品牌運營逐步邁入成熟階段。同時,分別於成都SKP、北京SKP-S開設了一家POP MART COLLECTION臻藏店。
今年上半年,MEGA COLLECTION實現收入10.07億元,佔收入比重爲7.3%,收入同比增長71.8%。衍生品及其他品類上半年實現收入15.54億元,同比增長78.9%,佔總收入的11.2%。
面向未來,泡泡瑪特首席運營官司德表示會積極探索更多品類,希望可以用更多不同的形態展現IP,幫助IP實現更多商業化的可能,以及繼續以IP爲核心去探索其他延展的可能。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於北京、上海分別開設了一家“popop”飾品店,甜品業務則開設在泡泡瑪特樂園。不過,司德表示“儘管我們對飾品、甜品業務非常看好,但我們也會以更有耐心的方式去孵化品牌和產品,不會在短期內做快速的擴張。”
“在業績增長非常好的情況下,我們再去幫助新業務播撒一些種子。但我們自己團隊的更多注意力還是會放在以IP爲核心的集團化和全球化的這個核心戰略上。”其稱。
此外,據透露,位於北京的泡泡瑪特樂園當前已進入1.5期的建設以及二期的設計規劃階段。泡泡瑪特爲多個IP製作的動畫短片也會在接下來陸續上線。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
本文源自:觀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