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核三延役公投後 中央對綠電態度轉變
宜風電力在宜蘭縣五結鄉、蘇澳鎮規畫設置14部風力發電機,宜蘭民衆9月2日前往行政院大門前抗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與環境部前天傍晚同步發公文給風電業者,前者提醒開發案要與在地溝通、審慎評估規畫場址外,環境部更進一步表態「不鼓勵、不支持」設陸域風機,即使環評案送件也會嚴審把關;雖然是立委要求發的公文,但這番罕見的表態,不僅讓環境部長彭啓明展現不再是「經濟部小弟」的角色定位,也讓外界嗅出,在七月風災與核三延役公投過後,中央對陸地的風電與光電態度正在轉變。
光電場與陸域風機亂象迭受地方居民詬病,抗爭連連,經濟部扛下再生能源開發主要的績效責任,對這些抗爭常默不作聲,頂多拋一句「依法審查」了事。環境部雖主責環境保護,對「今上」擁抱的非核家園神主牌和再生能源目標也不敢違逆,雖然抗爭壓力爆棚,也只能說「交由環評大會獨立審查」迴避,部長不曾公開表態,遑論發函業者展現「不鼓勵、不支持」的鮮明立場。
今年六月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揭發高雄市大樹區五十一公頃山坡地遭業者砍光綠樹,有十七公頃鋪成光電場,且爆出水土保持、違規擴建等爭議,逼得高雄市長陳其邁組專案小組徹查,最後業者的開發許可遭到經濟部能源署廢止。
緊接着,七月初的丹娜絲風災吹壞了十幾萬片的光電板,大量廢棄光電板處置、去化不如預期。接連有光電場歹戲拖棚的結果,造成民進黨政府長期堅持再生能源的美好幻影醜陋現形。
陸域風電則是在地居民抗爭不斷,亂源來自經濟部主導的再生能源政策跳脫國土計劃框架,放任業者圈地開發,衍生老農寧坐收高於收成數倍的土地租金,把地交給業者蓋光電場、風電場,農地租地被炒高,青農卻苦無農地耕作,掀起田園將蕪、光電滅農的惡性循環,連以往支持綠能的部分環團都站在執政黨的對立面。
今年以來,彰化芳苑及大城兩個陸域風電開發案陸續遭環境部環評委員會否決,八二三的核三延役公投結果也展現要低碳、友善環境能源的強大民意,這次中央發文表態不支持陸域風機,展現住民自覺、捍衛家園的可貴力量,後續發展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