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封鎖臺灣 東南亞各國如何撤僑?兵推揭「新加坡」成為關鍵
新加坡共和國空軍一架C-130運輸機2018年10月8日抵達印尼中蘇拉威西省帕盧的穆提亞拉西斯朱弗裡機場。路透
路透8日引述4位知情人士報導,約40名參與者和觀察員4月在新加坡一家飯店進行一場爲期2天的兵棋推演,與會者包括現任與退休亞太地區官員和軍官,還有安全學者。情景設定爲解放軍已對臺灣實施空中和海上封鎖,東南亞國家正努力應對如何撤離多達100萬受困本國公民,並模擬他們對這場持續升級危機的迴應。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一些參與者考慮透過東協(ASEAN)採取統一行動,另一些參與者則聯繫模擬的美國、中國大陸與日本代表,談判撤僑專用空中和海上走廊。消息人士透露,最終浮現出一個嚴峻的結論:東南亞國家必須依靠新加坡主導的空運,纔有可能成功撤離本國公民。
一位參與者表示:「直到新加坡人在最後關頭介入之前,一切都窒礙難行。他們找到一條撤離自己國民的途徑,並提議願協助其他國家撤離。」
該人士表示,新加坡在臺灣駐有「星光部隊」進行訓練,憑藉在臺灣長期且低調的駐訓經驗,得以利用當地空軍基地和飛機的進出權限。但3位知情人士也說,兵推在進一步討論新加坡如何與中國達成協議、確保經由封鎖區撤離的路線,或具體運作方式之前就已結束。
這場兵推由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主辦,此前未曾曝光,在美中爭奪亞太地區主導權日益激烈之際,也提供罕見視角,讓外界能一窺各國針對臺海局勢的應急規劃。一些亞洲和西方的軍事武官及安全分析師指出,由於北京攻臺可能引發美國介入,並危及其他國家,這類規畫變得愈來愈必要。
4位知情人士表示,雖然情境設定並不代表任何官方政策,但在兵推中扮演外長與防長角色的參與者,都是依據至少九個政府的已知立場行動。除新加坡、中國、臺灣與美國外,還包括印尼、越南與菲律賓。
新加坡國防部表示未參與該「研討會」,且無官員以任何身份出席。星國國防部和外交部均未迴應路透有關新加坡在臺灣的軍事訓練,以及包含撤離計劃在內的應急方案等相關提問。
中國外交部表示,「一貫堅決反對與其有外交關係的國家與臺灣地區有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包括軍事對話和合作」,並說不知情該演習的具體情況。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RSIS)資深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表示,對於東南亞國家來說,關鍵在於超越軍演和應急討論,與臺灣建立實質且非官方的關係,特別是軍方。他指出:「最重要的是,計劃是一回事,但你需要有管道和關係才能付諸實行。」
未參與該次推演的唐安竹說:「新加坡長期以來擁有這些聯繫,菲律賓也正在建立,但其他東南亞國家是否具備在衝突中能與臺灣有效接觸的非官方網絡,則仍是未知數。」
路透報導提到,自1975年起,新加坡部隊透過「星光計劃」赴臺灣進行軍事訓練。由於臺星沒有正式外交關係,官方鮮少公開承認這項駐訓安排,但據7名外交官與安全事務學者透露,這對新加坡國防部隊仍極爲重要。
其中5名知情人士指出,新加坡每年輪派多達3000名步兵與特種部隊,前往臺灣南部三個訓練營地,在當地山地與叢林環境中演練,因地形與馬來半島相似,可模擬作戰條件。
「這讓新加坡擁有一個有利的觀察點,可以同時監視臺灣海峽與南海北部,」一名西方安全官員表示。
中國向來反對這項活動,但3名學者向路透指出,新加坡堅持立場,部分原因在於,一旦撤出,將改變圍繞臺灣的微妙戰略與外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