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小投信困境1/川普對等關稅驚嚇資金往0050等老牌ETF跑 小投信壓力山大
川普對等關稅推出以來,重創全球股市。在臺灣,資金也密集流向0050、0056等老牌ETF,兩檔ETF今年以來淨申購金額已雙破千億。圖爲臺股示意圖。 報系資料照
去年兆豐金控董事長董瑞斌拋出公股投信合併的構想,在公股體系引來不少共鳴。一位公股投信主管說,「不併不行,現在是很痛苦活下去」,元大投信也是合併寶來投信才變大的,「元大的創新能力太厲害了,公股投信根本看不到車尾燈。」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資料,到今年3月底止,投信的基金規模市佔率不到1%的有21家,是全體投信的55%,四家公股金控旗下投信,有三家名列其中。
全臺投信過半市佔率不到1趴
近來讓「小投信」瑟瑟發抖的,也在於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每當行情大跌,想抄底的資金就會往熟悉的「0050(元大臺灣50)等老牌ETF跑,一旦這波川普「人造熊市」持續下去,國內投信市場版圖,將更加出現「大者恆大」,手上沒有明星產品的「小投信」,消失壓力急遽攀升。
金管會去年啓動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包括推動「投信壯大」計劃,金管會也陸續放寬投信業務限制,像是解除投信業代操限制,讓金控集團壽險資金可以委託自家金控旗下投信代操等,以引導境內資金投入本國資產管理事業,擴大國內投信規模。
亞資中心開大門,爲投信帶來更多商機,但規模小的公股投信卻很難搶到大餅。一位瞭解公股投信生態的業者分析,公股投信的生存面臨幾個結構性問題。
深度內容中心/製作
第一,規模小,沒有話語權。
這位業者說,金管會規定,每一檔基金投資任一上市櫃股票的金額,不能超過基金淨資產價值10%,公股投信因規模很小,「買不了多少,被投資公司根本看不起你」。
有時想去訪查這些上市櫃公司廠房、瞭解營運狀況時,老闆都不理你,還得「搭大投信的便車」,透過關係拜託這些大投信讓你跟着去。他感嘆,「規模要大才有話語權」。
去年兆豐金控董事長董瑞斌拋出公股投信合併的構想,在公股體系引來不少共鳴。一 報系資料照
第二,系統無法更新、商品創新能力有限。
ETF在臺灣很熱,但四家公股投信還有一家沒有發行ETF,有發行的三家中,有一家也是最近才發第一檔,知情人士透露,這家公股投信光是內部溝通就花了兩年,系統建置一年,才生出第一檔ETF。
投信本身也是基金的銷售機構,但因系統更新要花錢,有一家公股投信到現在都不能下單買基金,全靠銀行通路在賣。一位公股投信主管說,很多都是早期的系統,因爲不賺錢,就覺得再花錢投入系統,效益不大。
第三,公股體系薪水、獎金制度僵化,找不到人才。
一位公股高層說,民營金融機構的獎金很有誘因,像他認識的一位民營銀行理專,剛生完小孩還在坐月子,就照樣打電話服務客戶,「人家是當做自己的事業在打拚」,不像公股金融機構的待遇很僵化,也找不到好人才。
他表示,投信公司的投資部都很強,有很多優秀人才,基金經理人薪水都是幾百萬元,績效很好的甚至是上千萬元。
現在的基金商品變化很快,共同基金、ETF,還有被動式、主動式,但公股請不到一流的人才,這位高層說,公股投信的人才流動率很高,「有人來看看,覺得沒搞頭很快就又走了」。
第四,公股金控多以銀行思維出發,有時連自家投信都不挺。
一位待過公股投信的業者表示,銀行是公股金控主要獲利來源,「主管的思維都是銀行系的」,以銀行爲主。
他舉例說,因基金不能在自家銀行做保管,公股銀行爲爭取其他投信的基金保管業務,增加收入,也會一併幫其他投信銷售基金,反而不挺自家投信的基金。
「賣別家投信的基金,可以一魚兩吃(賺保管業務跟賣基金的手續費收入),但賣自家投信商品只有一魚一吃」,對賣自家投信基金就比較意興闌珊。
投信需要人才推出創新商品,更需要系統升級,這位業者說,如果連自家體系都無法提供投信基金銷售的第一桶金,公股投信沒規模、沒獲利,就會陷入惡性循環,要人沒人、要錢沒錢,有對金控來說,最終變成「雞肋型」的子公司。
他表示,若從金控大的戰略來思考,投信是資產管理的一環,提供上游商品,如果資金留在同一金控集團,有助壯大集團的資產管理規模,但公股金控會拆開來看,銀行子公司只顧自己的目標,不會考慮集團的發展,這是結構型問題。
而川普危機只會讓公股投信經營更加陷入窘境。一位投信高層表示,川普對等關稅這波強烈震撼彈,在臺股大跌時,基金定期定額的投資人,理論上是可以在下跌時買到低價位,但停扣數反而增加。
他說,在行情下跌時,停扣數卻增加,因爲投資人害怕了,「怕沒有最低、還有更低」,我們沒有水晶球,定期定額原本就是紀律投資的概念,但大家被嚇到了。
川普政策不確定性高,每當行情大跌,想抄底的資金就會往熟悉的「0050(元大臺灣50)等老牌ETF跑。 路透
川普對等關稅麻辣面 小投信更顯困局
「現在全世界可以打敗川普的,是一個小時後川普」,這位投信高層說,川普一回要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滾蛋、一回又說不用,最近同業經常開玩笑說,「現在沒有基本面、沒有技術面、沒有籌碼面,只有川普這碗『麻辣面』」。
2008年以來,因各國QE等因素,全球股市大漲,除中國大陸外,紛紛創下歷史新高,形成多年的「人造牛市」。投信高層表示,而川普政策,去全球化,恐導致經濟衰退,大家擔心出現大蕭條,屆時一旦進入「人造熊市」,小投信恐怕面臨消失的壓力。
投信高層說,當行情大跌時,想抄底的投資人,會去買熟悉的0050等老牌ETF,一些曾讓投資人有好的投資經驗的標的,這種現象會讓原本領先的大型投信,在熊市時,有更足夠的底氣,形成「大者恆大」。
規模小的公股投信,經營將更加艱難,有公股金控的支撐,也許不致於消失,卻可能面臨虧損,拖累金控。
延伸閱讀》公股小投信困境2/就怕不賺錢還拖累金控股利 小投信出頭天得靠整並纔有希望